清華博士當中學老師豈止是大器小用?
www.fjnet.cn?2012-11-26 09:22? 王傳合?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一篇名為《昨夜無眠》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攪動了科研的“江湖”。發(fā)帖者是中科院數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教授程代展,文中講述了他的一名極有科研潛質并已經取得耀人成績的博士生,放棄了科研道路,選擇到一所中學任教。(11月25日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大學生當保姆,碩士研究生當城管,博士生中學執(zhí)教等消息不斷見諸于媒體。 一方面,社會的多樣性、人生的可塑性被一覽無余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博士生放棄留校繼續(xù)做科研而當中學老師,卻讓人大惑不解,平添了幾分憂慮。 或許如其本人所說,當中學老師是因為“厭惡科研”或“做科研太累”的緣故。但不管怎么說,此舉應引起教育界及科研部門的關注和反思。 大學生當保姆可能是權宜之計,研究生當城管或許是無奈之舉,因為大學生人滿為患,研究生學歷貶值,就業(yè)前景不佳。至于名牌大學的博士到中學當老師,恐怕絕非是由于單純就業(yè)引發(fā)的“高學低就”所能解釋清楚的。 說到底,這種大材小用現象,既是對國家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也反映出教育及科研部門在人才培養(yǎng)和使用方面的缺失。 科學研究的目的不是尋求個人利益,更不是沽名釣譽,而是一種造福社會和人類的崇高的事業(yè)。科研的基本任務是探索和認識未知,造福人類。在科學研究的征途上,沒有平坦的大道,自始至終充滿艱辛和曲折??蒲械倪^程時刻與枯燥無味和寂寞相伴,只有那些默默無聞、甘于奉獻、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潛心學術研究,認認真真做學問,并成為科技界的佼佼者。 相反,只注重學生考試分數,忽視了其思想道德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應試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加之部分科研人員價值觀發(fā)生了偏移,所謂的科技造福人類等理想信念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由此看來,作為國民教育的頂端,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創(chuàng)新型、科技型人才的主要來源。而培養(yǎng)和選拔高學歷科研人才,首要的是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通過注重學生和科研人員思想道德素質及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充實科學研究等高端行業(yè)人才比例,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既是我國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科研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且不可等閑視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8]“一個宿舍5個上清華”只是“階段性成功”
- [ 05-25]香港收回撥款,內地可否照葫蘆畫瓢
- [ 05-24]慈善項目應當延續(xù)社會溫暖
- [ 05-23]開始與結束
- [ 03-23]“男子中學”無法挽救“男孩危機”
- [ 03-23]“男子中學”能解決“男孩危機”?
- [ 10-17]孩子們自殺與學校的爛菜葉
- [ 06-17]“超級中學”反襯教育寡頭化與底層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