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成風”下的官場生態(tài)
www.fjnet.cn?2012-12-07 08:28? 付小為?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期,《南方人物周刊》講述了一個叫齊紅的男子,為官員拆竊聽器的一段經歷。2011年間,他先后從上百名官員的汽車、辦公室或是臥房拆出三百多個竊聽偷拍器材,最密集時,一周內拆出四十多個。 大多找齊紅排查的官員出于以下原因:保險起見或是覺察到領導講“暗語”、妻子跟蹤等異常。這就是說,間諜設備來自妻子、情人、同僚及競爭對手。當然,這或許永遠不能被證實,只能算作官員事后“例行”思索利害關系網(wǎng)絡后的推斷結果。不過,各類官員利益鏈里歸納出的“間諜群體”似乎更值得玩味。 國內官場竊聽不同于其他性質的竊聽。它既不是高度集權狀況下,動用國家可及的方式和手段,監(jiān)聽民眾一言一行,也不是類似水門事件這種多黨政治斗爭中暴露出的競爭丑聞。它發(fā)生在同一權力系統(tǒng)內部,甚至蔓延到權力者的家庭、情感生活中。 妻子給丈夫安裝竊聽設備,可以想象這種家庭的信任度為幾何。而情人竊聽,某種程度上與妻子的不信任呈現(xiàn)對應。另外,它也影影綽綽地展現(xiàn)了官場復雜的情色關系。不過,這還只是竊聽的“外圍”。 竊聽能成風,恐怕更多源于政治利害沖突者間的相互刺探,作為權力的矛或者盾而存在。通過竊聽,抓住競爭對手的把柄,關鍵時刻“放出一箭”,從而不失時機地獲得晉升,退一步說,即使不主動出擊,也有防止“冷箭”的作用。一些已經曝光的事件里,正副職官員相互揭發(fā)、謾罵、打斗乃至兇殺的情節(jié)并不鮮見。竊聽手段的盛行,與官員選任不夠透明的現(xiàn)實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更饒有意味的是,如果不涉及競爭對手,只是同僚間的互相刺探,官員們會表現(xiàn)出理解與如釋重負。 無論竊聽方為誰,可以確定的是普遍的不信任。即便除去與官員情感聯(lián)系的妻子、情人,光是從同僚、競爭對手來看,官場內部生態(tài)已足以令人堪憂。不管抓把柄的心態(tài)是尋求安全感的自保,還是留作“秘密武器”伺機作為,互不相信甚至敵對的氣氛是明顯的。然而,另一方面,權力系統(tǒng)各類文本對團結一心的強調重申,不同公開場合表現(xiàn)出的官員間的同舟共濟,政治氛圍上的井然有序,似乎又與竊聽呈現(xiàn)的問題“格格不入”。事實上,類似的官場生態(tài)的矛盾性、“兩面性”,在其他事例中亦有折射。 至于官員在竊聽器面前的驚慌失措,竊聽成為抓把柄的有效手段,是竊聽的高超還是可以被抓的把柄太多?這個問題可能就更復雜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4]可為鏡鑒的官場風習
- [ 05-16]官場酒風之“風源”
- [ 04-26]官場用人別學“戰(zhàn)母娘”選婿
- [ 04-11]“拼爹”的社會才會造就官場“童工”
- [ 03-23]官場“酒經”背后是可怕的潛規(guī)則
- [ 03-20]“酒量”何以成為官場“潤滑劑”
- [ 10-24]官員互毆“兩敗俱傷”呼喚官場正義
- [ 10-24]“微博打擂”折射的官場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