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率低迷遭遇奢侈品消費NO.1
www.fjnet.cn?2012-12-26 09:36? 和靜鈞?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最近兩則新聞,讀罷不禁令人掩卷深思:一則是12月24日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全國政協(xié)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的觀點,“十二五”時期居民消費率即使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45%,仍低于30年前的“六五”時期;另一則是12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消息稱全球知名戰(zhàn)略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近日發(fā)布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中得出結論,2012年中國已經(jīng)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 消費率是衡量國民經(jīng)濟良性與否的重要指標,消費率越高,經(jīng)濟越好,全球平均消費率是60%,中國低至35%的消費率,僅只有最不發(fā)達或欠發(fā)達經(jīng)濟體才能比肩。然而,反觀同樣是消費的奢侈品,一直是由人均國民收入4萬美元以上的美國、日本或歐盟獨占鰲頭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卻讓人均國民收入不及別人1/10的中國輕松超越,這究竟是喜還是悲? 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在1981年消費率一度攀升到51%水平,之后就一直處于連續(xù)下降之勢,2008年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僅為35.3%。消費增長趕不上GDP增長速度,追不上CPI,更追不上不列入CPI但又處于市民生活中最重要元素的房價增速。居民消費率在連續(xù)低開低走,而奢侈品消費卻連續(xù)高開高走,并躍升為“世界第一”,這充分表明了龐大的中低收入階層低于“零消費”的冰凍狀態(tài),而少數(shù)的高收入階層(其中也有不乏公款消費者)不僅包攬了居民消費率中的實體數(shù)據(jù),而且在消費的檔次上躋身于最發(fā)達國家之列,并把大部分奢侈品消費“貢獻”于海外。貝恩公司的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消費者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購買的。 上世紀80年代初即“六五”期間的相對高居民消費率,是由當初推動改革開放釋放巨大生產(chǎn)力的原因促成,大部分國人收入快速增長,當時居民的“基尼系數(shù)”處于絕對低的水平,貧富差距不明顯,原有的社會福利體系依然還在。這也提示了我們如何扭轉居民消費率低走的思路:消費率低,是改革成果尚未完全惠及廣大人民的反映;福利體系不完善和不公平,就不足以打破居民儲蓄總額畸高的現(xiàn)象;國民總收入中反饋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提高,國民消費欲望就不會拉升;國民收入分配方案不公平,貧富差距只會促使社會消費階層撕裂。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中等偏高收入的國家行列,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也越來越需警惕。世行今年2月在北京發(fā)布的《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xiàn)代、和諧、有創(chuàng)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報告中提出,假如中國不改變發(fā)展模式并反思政府在經(jīng)濟管理中的作用,增長引擎就有可能在今后幾十年里受到阻礙,就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全球經(jīng)驗表明,掉入陷阱一直無法跨入高等收入國家的拉美國家,都是貧富分化嚴重及居民消費偏低的國家。 所以,面對兩張截然不同的“成績單”,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并有馬上采取行動的果決。近年來,長達30年改革開放后中國宏觀經(jīng)濟某些方面呈現(xiàn)了令人欣喜的一面,如繼成為全球制造業(yè)大國之后,又成為全球貿易大國,并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這說明我們在應對問題上有足夠的智慧與辦法。因此,在對應于“低居民消費率國家”之上所增加的“奢侈品大國”頭銜,我們也應該有充分的對策。 和靜鈞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3]被接軌
- [ 10-24]山東曲阜“干部孝為先”是時代好提法
- [ 09-25]網(wǎng)友的“歪打”為何總“正著”
- [ 09-19]官員切莫有鐘情奢侈品的嗜好
- [ 09-19]反腐部門培訓奢侈品知識確有必要
- [ 08-22]奢侈品消費年輕化丟的不僅是傳統(tǒng)
- [ 05-31]沒必要糾結于奢侈品的成本
- [ 03-27]小小一個腎承載了年輕人多少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