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官員從官話套話中解放出來
www.fjnet.cn?2013-01-11 08:26? 肖 暢?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向網(wǎng)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歡迎實例實錄。1月9日的《人民日報》就登了一些讀者反感的官話套話,比如“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現(xiàn)場指揮”、“積極、及時、立即、確?!薄?/p> 實例實錄官話套話,目的是為了剔除之。怎么剔除呢?不再講“高度重視”、“親自過問”,可以說“絕不輕視”、“事必躬親”。舊的官話剔除了,新的官話會跟上,但總歸是陳詞濫調(diào),公眾依然要生厭。 八股的生命力,在于一套語言模式可以重復的遣詞造句,問題不在于哪個模式好或者壞,或者一套模式要填塞哪些新詞、剔除哪些舊詞;真正問題在于官員講話到底要不要模式化,到底官員敢不敢、愿不愿、有無動力講短實新的話。 我們?nèi)粘K娭?,確有官員講話生動,言之有物,甚至有官員不乏修辭的考究。但凡這些官員出現(xiàn),就是新聞,公眾喜聞樂見。與此同時,官場內(nèi)部卻往往以異樣眼光看待他們,有人疑視,有人驚訝,也有人免不了要提示別“出風頭”。這是語言的生態(tài),也是官場的生態(tài),正是一定的權(quán)力作風浸染之下,官話套話成為集體維持的語言默契,一兩個官員無法改變?nèi)绱爽F(xiàn)實,講陳詞濫調(diào)比言之有物所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 官話套話有時也是不得不講。言之有物,前提是語言不脫離實際,但有時官員面臨的場合、事務就不是實際需要。各種形式主義逼人應付,人難有說話的欲望,官話套話就是最不費力、最好應付的形式主義發(fā)言,不僅適用于官員,也適用于我們身邊的很多場合、事務。在這個意義上,講實話等同于干實事,沒有實事就說不出實話,剔除官話套話就要一同剔除那些形式主義的場合、事務。 更要讓官員愿意講實話真話。我們很難想象,官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是廢話連篇,他們當然會有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想法,會向身邊的人說出各種真話實話。但從日常生活、工作走向公開的場合,講話的態(tài)度也在悄然轉(zhuǎn)變,什么話該說,什么話方便說,需要各種掂量。百般掂量,結(jié)果就是削減有效信息,減少語言風險,對下可以讓公眾找不到話茬,對上可以顯示沉穩(wěn)。正是因為官員面對公眾往往成為一個空洞無物的人,所以他們寧愿講官話套話,也不愿意講短實新的話。 這種說話的掂量,根本上就是在掂量官員與公眾的距離,衡量權(quán)力與公眾的關(guān)系。距離越近、關(guān)系越密切,則語言增量越多,政治的、專業(yè)的乃至學術(shù)的語言當然會自然而然轉(zhuǎn)化為日常的語言。權(quán)力服務于民,剔除官話套話本無需一再強調(diào),官員天然應費盡心力用真話、實話乃至好話拉近與公眾的距離,創(chuàng)造更緊密的關(guān)系,以期贏得公眾的好感。所以說,剔除官話套話,無需人們代為貢獻新詞匯、新語感,好的公共服務態(tài)度本身就是政治新話的催化劑。 轉(zhuǎn)文風,不講官話套話,是中央對官員的要求,公眾對官員的期待。這是外部壓力,當然會對官員轉(zhuǎn)文風有重要促進。但如果不敢講、不愿講、沒動力講的環(huán)境沒有變,官員的主動性就會有問題,可能用另一套官話取代舊官話,換湯不換藥。所以,提倡、要求官員講真話新話,也要把他們從官話套話的環(huán)境中解放出來。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1]官話套話多說明官員問題多
- [ 12-13]轉(zhuǎn)作風,讓官話脫水都變大實話
- [ 12-12]不說“官話”的實質(zhì)是多做“民事”
- [ 09-01]讓內(nèi)地官員汗顏的“官話”
- [ 07-26]受限的應是官話機制而非發(fā)言時長
- [ 06-25]最差“官話”透露出官員的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