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滿意”調查,群眾不滿意
www.fjnet.cn?2013-04-03 15:24? 潘抒捷?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泉州市洛江區(qū)多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在關于平安建設的群眾滿意度調查中,提供“標準答案”,“引導”群眾回答有關提問。如此“滿意調查”,群眾很不滿意。(4月3日福建日報)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工作做得如何,基層群眾最有評價權。傾聽群眾的意見,對于他們不滿意的工作,及時予以糾正。這是調查群眾滿意度的目的所在。 ?附有“標準答案”的民意調查,表面上看,滿眼盡是好評,“形勢一片大好”??蓪嶋H上呢,一些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并沒有加以改進,可能存在的問題也并沒有得到解決。這種鴕鳥式的調查,沒有如實反映情況,掩耳盜鈴。對基層來說,這失去及時了解群眾意見、改進工作不足之處的大好時機。一些出于萌芽期的小麻煩,原本很好處理,有可能就發(fā)展成了棘手的大問題。而對上級部門來講,則很有可能被不實情況誤導,最后影響了面上的決策部署。 ?這樣的“滿意調查”,群眾也不會感到滿意,最終傷害的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平安建設,不能設置統(tǒng)一的答題標準來“引導”群眾弄虛作假,而應體現在實際行動上,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安全就在身邊。走樣的民意調查,實際上把群眾當成了調查問卷的工具,剝奪了他們的話語權。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最終,會寒了群眾的心,使得他們不再信任政府。而一旦政府公信力受損,就會陷入“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的塔西陀陷阱里,加大社會運行和治理的成本。 ?當然,板子也不能全打在基層部門身上。每年上級部門的各種檢查、調研、督查項目很多,基層單位應接不暇,疲于應付。而調查結果的考核往往又比較嚴厲,動輒一票否決、末位淘汰。為了個人政績、單位利益,便逐漸滋生出以形式應對形式的做法。 ?因此,我們期待,相關部門不是處理幾個責任人員了事,而是優(yōu)化已有的考核方式,改變那種自說自話、欺上瞞下的做法。比如,在一系列量化考核的基礎上,結合隨即暗訪、入戶抽查等方式,使得相關的調查結果能夠真實地反映基層的情況,完善工作,從而得到群眾由衷的贊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