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鎘大米黑名單這么難嗎?
www.fjnet.cn?2013-05-24 17:22? 郭 政?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18日晚10點半,在公眾及媒體千呼萬喚之下,廣州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終于通報了抽檢出鎘超標大米及米制品的餐飲單位和品牌。 公布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結果,同時曝光餐飲企業(yè)和大米品牌名單,這本來是正常的事情,然而到了廣州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卻非如此,個中細節(jié)頗值得玩味。16日,該局稱不合格名單暫不方便透露;17日晚11點半,面對外界強烈不滿,該局公布了涉事4家餐飲單位和處置措施,但沒有8家鎘超標大米的品牌和廠家;18日,廣州同城媒體窮追不舍,該局終于在晚上10點半公布了8批次不合格的大米品牌。本該一次性公布的名單變成分階段公布,且每次都在深夜,這一份捂不住的名單,最終還是如“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鎘長期被人體吸收后,形成的危害不容小覷。食品抽檢本是為維護公眾食品安全服務,按正常情況,第一時間公布被檢出鎘超標大米的品牌,可避免消費者繼續(xù)購買有害大米,便于消費者用腳投票,利用市場杠桿對相關食品生產者進行市場懲罰,倒逼其退出市場或自我反省、規(guī)范管理。 然而,相關部門為何對大米黑名單的公布顯得如此不情愿?筆者揣測理由有三:一是抽檢范圍及手段存疑,監(jiān)管部門對抽檢結果數據不自信;二是鎘大米的來源還需追根溯源,且問題普遍,無法馬上解決;三是基于維穩(wěn),態(tài)度謹慎,怕引起市場恐慌。但筆者還有疑問:如果是抽檢結果存疑,為何急著公布數據?如果還需追根溯源,為何不先讓老百姓獲悉已知風險?如果怕引起恐慌,難道不知真相的恐慌不可怕? 無論從哪種角度考量,相關部門這種曖昧姿態(tài),失去的不僅是抽檢的意義。名單的延遲公布,已經讓不少鎘大米繼續(xù)進入公眾的腸胃,這不僅是對公共食品安全的不負責,也是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公眾知情權的漠視。在此次事件中,消費者成為問題食品信息的“最后知情人”,被置于可能繼續(xù)食用問題產品的危險之中,乃至不少網友頻頻發(fā)問:“你們少數有信息資源優(yōu)勢的人繞開了問題大米,我們怎么辦?” 事實上,這也是對公眾食品安全從嚴監(jiān)管信號的漠視。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規(guī)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巖16日指出:“要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上面講要人頭落地,下面卻連公布名單的信心都沒有,國家機關高高舉起的錘子,被地方部門輕輕放下。監(jiān)管機構失聲,消費者只能從媒體渠道了解相關信息,通過媒體施加壓力,迫使名單最終公開,這加劇了消費者對整個食品監(jiān)管部門的集體不信任。一些消費者不禁私下問:“監(jiān)管部門原先打算非公開查處,是否在為問題產品企業(yè)‘打掩護’?” 食品安全黑名單不能對公眾“躲貓貓”。如果這樣的黑名單都能變成“羞答答的玫瑰”,那么勢必有更多的非法食品生產企業(yè)在黑暗中“靜悄悄地開”。(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