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丁X昊”成為下一個“賈君鵬”
www.fjnet.cn?2013-05-29 08:05? 姚友明?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丁×昊”父母就其在埃及古跡上涂鴉而道歉的當天,“丁×昊到此一游”成為一句流行的“網言網語”。和當年的“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相類似,這句話不僅大量出現在各類網絡新聞的評論頁面中,而且在短短三天內,百度“丁×昊”吧發(fā)帖量迅速超過萬篇。 若把“公開致歉”看做是此事的時間節(jié)點,那么道歉則應是批判的結束、反思的開始。我們原本應該通過此事去探究國人“到此一游”陋習的文化根源,借此事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種種陋習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而如今,原該充斥著“民間好聲音”的互聯網平臺卻被一部分單調、重復且沒有太多實質意義的信息所占據,令人遺憾。 互聯網自誕生之日起,“去中心化”的特征便和它相伴而生,隨著網民數量的擴大和網絡文化的蔓延,“網言網語”中包含的調侃、戲謔成分也愈加濃厚。無所不在的PS小胖、“很忙”的杜甫、常常被問“你怎么看”的“元芳”,以及被媽媽叫回家吃飯的“賈君鵬”…… 這一系列的“網絡形象”因“網言網語”而家喻戶曉,但當他們經歷過數次“加工”“生產”并被網民“消費”之后,很快便“銷聲匿跡”了。作為網絡世界中的匆匆過客,他們只是博爾一笑,并未帶給人太多的思索。 而“丁×昊”確與“賈君鵬”等形象有著顯著的區(qū)別,丁×昊還是一名中學生,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大眾輿論場應對其“暫時赦免、以觀后效”。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在此刻反躬自省?!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如果大多數人此刻還在享受道德批判的快感而不暇自顧的話,很難保證你不會成為下一個“張×昊”“王×昊”,屆時批判你、調侃你的“槍林彈雨”不會比現在手下留情。 “賈君鵬”告訴我們,“網言網語”可以博人一笑,放松心情;而“丁×昊”則告訴我們,虛擬網絡中的道德審判者和現實生活中冷漠的“圍觀者”,這兩個身份看似互相孤立,卻極易在當代人的身上“彌合”。只有保持內心的沉靜,懷揣對文化的敬畏,我們才能擺脫“到此一游”的陋習,做回一個真切的自我。從這點來說,“丁×昊”和“賈君鵬”的確不可混為一談。 摘編自新華社電5月28日文/姚友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4]京溫墜樓女,一場網絡謠言引發(fā)的“疑案”
- [ 05-23]有效追責也能培育理性網民
- [ 05-20]“團縣委副書記被撤”誰最難堪?
- [ 05-16]規(guī)范媒體的信息來源很有必要
- [ 05-10]網絡語言暴力并非平仄問題
- [ 05-08]應將網絡曝光行為納入法定舉報行為
- [ 05-03]“求證”不應成為“惡意不實之言”的擋箭牌
- [ 05-03]別在被放大的網絡輿情中誤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