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微笑第一個給走丟了?
www.fjnet.cn?2013-07-05 15:51? 鄧海建?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記者走上街頭,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微笑測試”。面對記者的笑,許多人回以防備或警惕的眼神,但也有少數(shù)路人對記者微笑相對,還有人關(guān)切地問記者:“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問題?”(7月4日《廣州日報》) “春風再美,也美不過你的微笑”。只是,今天的中國人,除了電視上賣牙膏的,好像能沖陌生人微笑的還真不多。 “微笑功能”的退化,說起來的理由總是有很多。聽起來都挺有道理的,但,毫無疑問的是,冷酷表情的背后,自己裝得很麻木,路人也會被這種“寒意”蹭壞心情。我們輕松松謝絕了微笑,我們輕松松也將自己誤傷。但問題是,面無表情的人來人往,果真可以用“壓力”或“環(huán)境”來搪塞嗎? 古人說,禮失求諸野。如果民眾都不會微笑了,恢復(fù)微笑功能該去求誰?其實,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比如很多人寧可在微信上跟陌生人調(diào)情,也不愿在電梯里沖身邊人微笑。那么,誰把微笑第一個給弄丟了呢?首先是權(quán)力者不會微笑了。公共輿論場里,為官者除了正襟危坐就是官腔官調(diào);其次是市場不會微笑了。埋單時的微笑和維權(quán)時的冷面一對比,“上帝說”就顯得格外惡心了。 歷史早就告訴我們:規(guī)則不明朗的時候,沒有人敢微笑。因為你不知道微笑的后果,示好或者示弱,親密還是臣服……此時,沒有表情就是最好的表情。當權(quán)力者靠拒絕微笑來彰顯威嚴、當民眾習慣于冷面示人來自我保護,必有一些錯位的秩序在鉗制著人與人之間簡單的溝通與相處規(guī)則。 微笑不只是一種習慣,而應(yīng)該是生成與制度與文化中的一種能力。重拾中國人微笑的本能,還是得遵循“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的邏輯,看看誰“領(lǐng)頭”把微笑走丟了。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