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獎學金成為高校兩極分化推手
www.fjnet.cn?2013-07-31 08:53? 李 龍?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 “狀元獎”的設置本身就是社會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高校不斷為“狀元”加碼,其傳遞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視。 ?? 高校錄取正在進行,不少報考廣東高校的學生在得知獎學金方案后相當驚喜。據悉,廣東高校普遍都設置有數目不少的獎學金,包括普通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以及各種名目的特色獎學金。如暨大招生對省內外的省級總分狀元和單科狀元分別獎勵4萬元和1萬元,學業(yè)優(yōu)秀的博士生入學最高可拿50萬元資助;廣州大學優(yōu)秀博士生可以拿到近5萬元的年獎學金;中國科技大學來穗招生組介紹,考到該校研究生的,可以獲最高獎學金15萬元/年…… 物價普遍上漲,高校獎學金額度也不甘落后,幾年來的上漲幅度早已遠超物價,以“狀元獎”為例,從暨南大學的4萬元、華南理工大學的5萬元,到南方醫(yī)大和華南農大的10萬元,令不少人眼紅。再算上那些名目繁多數額不等的獎學金,讀書對某些人來說,竟然成了一份賺錢的好職業(yè)。 客觀地說,獎優(yōu)助困是高校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設置一定數額的獎學金,用以獎勵優(yōu)秀學生,本身無可厚非。但高校動輒數萬元甚至10多萬元獎勵高考狀元,就值得商榷了,一來助長高校爭搶高考狀元之風,二來高考狀元也只是在高考中考出了高分,不一定就代表其優(yōu)秀,巨獎有違獎學金的本意。前不久,北京大學招辦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報咨詢階段,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企圖向北大索要巨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狀元”。輿論對此多以褒獎,問題是北大邁出了這一步,其他高校能否跟進?從廣東高校明里取消、暗里仍存的事實來看,想取消“狀元獎”恐怕很難。 和“狀元獎”不同,那些為學業(yè)優(yōu)秀學生設置的獎學金似乎更容易獲得認可。比如說暨大出臺的重獎研究生治學政策,學生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獎勵研究生20萬元/篇,自然科學類和人文社科類發(fā)表的A1類論文,也有5萬元的獎勵。若要細究起來,這其實更像是獎金。把獎勵和學術成果掛鉤,也是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高校的慣例,而且對于研究生來說,能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者,寥若晨星,連知名教授都難以企及的事,研究生就更望塵莫及了,因而,倘真有在校學生依靠一篇學術論文就拿到20萬,不但理所應當,更是中國學術研究的幸事。 審視獎學金數額的水漲船高,一方面是高校搶人才的形勢所迫,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財大氣粗的表現(xiàn)。但在巨獎面前,高校還需要多多思量: 其一,不能讓獎學金淪為搶“狀元”的籌碼?!盃钤劇钡脑O置本身就是社會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高校不斷為“狀元”加碼,其傳遞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視。有調查顯示,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不斷滑落,以北大、清華為例,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滑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占17%。寒門子弟連名校都難以考上,更莫談什么“狀元獎”了。 其二,還需警惕的是,別讓獎學金成為高校貧富分化的推手。高校有競爭,也就有排名先后,這很正常。但獎學金的攀比之風一旦過盛,意味著經濟實力將成為決定高校能否搶到人才的關鍵,這種不公平的競爭將導致高校之間不正常的貧富分化,容易讓高校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其三,在巨額獎勵學術成果突出的研究生的同時,別忘了擴大助學金的比例和范圍。明年研究生教育將全面收費,這對家庭貧困的研究生來說,增加了一筆不小的負擔。因而,在獎優(yōu)之際,也要適當向助困傾斜,讓寒門子弟也能完成學業(y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4]北大拒絕部分索要巨額獎學金的高考“狀元”
- [ 02-07]明年起讀研究生徹底取消公費 獎學金可解學費壓力
- [ 12-31]在讀研究生用獎學金租下LED屏向女友求婚
- [ 12-27]高校獎學金制度謹防變質
- [ 12-18]78名研究生集體起訴法大續(xù):學校將補發(fā)獎學金
- [ 12-14]北大獎學金一學年近2500萬元 單項最高每人4萬
- [ 12-13]中國政法大學78名法律碩士因獎學金減少狀告校方
- [ 11-14]中央財政下?lián)?0億元研究生國家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