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常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俞貴麟6日做客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在線訪談。俞貴麟表示,腐敗問題不僅發(fā)生在權力部門,而且向“清水衙門”延伸;一些案件涉及金額高、涉案人員多,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清水衙門”原本是指一些缺乏“油水”的黨政部門或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在公眾印象里,“清水衙門”通常包括扶貧辦、環(huán)衛(wèi)局、農機局、民政局、漁業(yè)部門以及科研機構等。在“清水衙門”供職,往往意味著除了工資以外沒有別的經濟來源,也就是沒有油水可撈。但是,近年來發(fā)生的一些貪腐案件正在顛覆著公眾以往的認識。2011年,重慶市挖出農機補貼領域職務犯罪案39件涉及61人,涉案金額達三千多萬元。2012年,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扶貧系列腐敗案中,相關縣市共10名扶貧官員被查處,貪污金額達830萬元。2013年以來,在江西查辦的農機領域腐敗系列案件中,省市縣三級共20名農機局長落馬。 與“清水衙門”相對應的“肥缺部門”,通常包括交通、國土、財政、稅收、工商等權力部門。這些部門掌控著與各種市場稀缺資源有關的行政審批權力,因此極易滋生各種腐敗行為。近年來,腐敗現象正由一些“肥缺部門”向“清水衙門”延伸,有些“清水衙門”甚至成為腐敗重災區(qū)。這是腐敗問題的新趨勢,也讓反腐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復雜。 腐敗是如何向“清水衙門”延伸的?縱觀近年來發(fā)生的相關案例,可以總結歸納出導致“清水不清”的兩種重要途徑。一是一些所謂“清水衙門”社會關注度相對較低,于是貪腐分子在保護色的掩護下,進行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式的貪腐。在2011年重慶發(fā)生的農機補貼腐敗案件中,一張小農機具秧盤國家補貼2毛5分,農技站克扣1毛8分,站長還要貪3分。農具補貼、扶貧款、垃圾填埋場管理……貪腐分子雁過拔毛、花樣百出,只有公眾想不到的漏洞,沒有貪官下不了嘴的縫隙。 “清水不清”的另一個產生途徑是,政策走向發(fā)生變化,形成讓貪腐分子寄居的巨大利益空間。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一個政府部門擁有的行政資源是不斷變化的,“清”和“肥”也是不斷變化的。以漁業(yè)部門為例,近年來,隨著漁業(yè)開發(fā)和海洋戰(zhàn)略的推進,以往被視為“清水衙門”的漁業(yè)部門,其貪腐案件的爆發(fā)已經由冷變熱。近期開審的海南海洋漁業(yè)系統21名官員貪腐窩案備受關注,從捕撈許可證、柴油補貼到國家災害補助發(fā)放,都成為海南海洋漁業(yè)系統貪腐官員的牟利資源。廣東科技系統腐敗窩案更是觸目驚心,過去一年上至省科技廳廳長、副廳長,下至市區(qū)級科信局局長,該省科技系統共計50多人落馬??萍枷到y腐敗頻發(fā)的背景,正是國家在科技技術領域加大投入。相關官員掌管的科技資金數以億計,“衙門”由清變肥,貪腐借此滋生。 各種腐敗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清水衙門”還是肥缺部門,導致貪腐的首要根源就是審批權力。行政審批是政府部門權力的重要體現,審批的核心問題是決定“誰可以干什么”。審批權是可以對社會資源進行配置的權力,是一種稀缺資源。無論是“清水衙門”還是“肥缺部門”,只要他們手中握有過多過大的審批權,就會成為各種市場主體的追逐對象,權力尋租等各種腐敗行為由此發(fā)生。原本處在權力邊緣的“清水衙門”,以往并沒有過多被公眾關注和監(jiān)督,但清水不清,這一新趨勢表明,任何公共權力如果失去有效的制約和監(jiān)督,都會腐敗變質。 “清水衙門”頻發(fā)腐敗令人震驚,反腐沒有死角、盲區(qū),必須重視相關部門的防腐反腐制度建設。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力度,這些領域的項目投放量劇增,財政資金投入規(guī)??涨?,與此相關的三農、扶貧、民政等“清水衙門”地位陡升。如果此時這些部門蛻變?yōu)楦瘮 爸貫膮^(qū)”,對基層群眾的利益將產生巨大危害,也將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 原本處在權力邊緣的“清水衙門”,以往并沒有過多被公眾關注和監(jiān)督,但清水不清,這一新趨勢表明,任何公共權力如果失去有效的制約和監(jiān)督,都會腐敗變質?!扒逅瞄T”頻發(fā)腐敗令人震驚,反腐沒有死角、盲區(qū),必須重視相關部門的防腐反腐制度建設。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
相關閱讀:
- [ 05-23]“清水衙門”更要與“腐敗”絕緣
- [ 05-23]不在“清水”在“衙門”
- [ 05-23]哪里還有什么“清水衙門”
- [ 05-22]不能縱容清水衙門成腐敗重災區(qū)
- [ 05-22]反腐敗要對清水衙門“捉蚊子”
- [ 05-22]“清水衙門”成腐敗重災區(qū)的警示
- [ 05-22]反腐詞典中,不該有“冷衙門”概念
- [ 05-23]“透明校服”,別讓身體內心都尷尬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