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高校漲學費請先曬收支明細賬

2014-08-08 09:29:09?馬想斌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最近一段時間,高校學費漲聲一片。繼2013年福建、山東、湖北、貴州、天津、廣西、寧夏等省區(qū)市紛紛上調了高校學費后,日前,浙江省物價局召開“浙江省高校學費標準調整聽證會”。根據(jù)聽證方案,浙江省高校學費平均上浮20.37%。(據(jù)8月6日新華社報道)

高校學費漲價跟任何物品的漲價一樣,都讓公眾很不舒服。關于高校學費漲價,相關人士解釋稱,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學生培養(yǎng)成本上升,偏低的學費標準和沉重的債務負擔制約了高校的發(fā)展。但很多人對此疑惑,一些高校近年來盲目擴張,大筆花費投入形象工程、豪華校園的建設上,導致部分高校背負巨額債務。

一邊“喊缺錢”,一邊“亂花錢”,兩個不同的維度構成爭議的坐標,將高校置放在輿論的口誅筆伐中。拋開非理性的爭論,高校學費能不能漲價?事實上,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就必須明晰高校學費價格是否扭曲。按照以往的計算,大學人均培養(yǎng)成本為20000元/年,而高校所依靠的財政補貼,每人每年為15000元左右,這便可以說明扭曲的高校學費價格下,大學是入不敷出的,漲價似乎在所難免。

尤其是近些年,辦學成本隨著物價上漲而不斷增加,使得幾乎每所高校都有漲學費的沖動,但都礙于行政的限制沒有行動,如今因為一些地方在漲學費方面的突破,導致現(xiàn)在呈現(xiàn)出漲聲一片的現(xiàn)狀。

不過,教育并非純粹的市場交易行為,學費的價格扭曲以及物價成本的上揚,是否能夠支撐漲價的行為,這本身就很難界定。更難的是,教育本身具有的公共屬性,在人們習慣性的思維中,覺得學費不應該漲。

如果按照人們這樣的思維繼續(xù)推進,學費不漲,勢必會倒逼政府加大對教育的補貼。而事實上,這部分財政補貼,來自于我們每個納稅人。換句話來說,所謂的政府補貼教育,不過就是那些不上大學的納稅人或者沒有大學生的家庭,為那些大學生以及有大學生家庭實施補貼。而從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來看,顯然這是大多數(shù)人對少數(shù)人的一種補貼。所以,反對學費漲價,實際上就是強迫別人使用你的錢。

按說,這樣花自己錢為別人服務的事情,應該是沒有人做的。故而,無論是從市場成本價格考慮,還是從個體財富分配出發(fā),高校學費漲價并非毫無根據(jù)。但這種正義卻遭到了極大反對。最大的理由,就是因為一些高校的亂花錢。

這些年,一些高校無節(jié)制舉債,大興土木,豪華大樓建了一棟又一棟,高校腐敗的事情一樁接一樁,科研經(jīng)費浪費驚人,學生繳納的學費,除了部分用在人才培養(yǎng)上外,相當一部分用于不必要的行政開支,甚至是迎來送往。一個即便是入不敷出的高校,依然過著“窮廟富方丈”的日子。

雖然有《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但高校有多窮,高校的“方丈”有多富,高校所收集的學生學費,究竟有多少真正投入到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資金使用渾濁程度的確切比重,誰也說不清。作為公共屬性的高校教育,享受著財政補貼,但公辦高校每年的預算是多少、預算結構如何、實際支出情況怎么樣等,這些按道理公眾有權知道的事情,對于面臨承受高校漲價的公眾,更是一個謎團。

高??诳诼暵暱薷F,但人們不知道高校真正“缺錢”的地方,這便使得人們難以愉快地通過高投入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因為資金不透明的情況下,誰也不能保證,高校所漲的學費就是一定用于高素質的教育,說不定還是大手大腳亂花。

既然漲價成為難以改變的既定事實,那么接下來必須要做的,便是促使高校財務資金的公開透明,剝離不必要的行政開支,提高辦學經(jīng)費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與此同時,完善學生資助體系,擴大學生資助的覆蓋面,使得學費的上漲不以犧牲低收入階層失去高等教育的機會為代價。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