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shù)月,廣東省廣寧縣的包叔森和謝堅妹夫婦從大喜跌至大悲:兩個孩子呱呱墜地,卻因早產患上了重大疾病。借助媒體,消息傳遍南粵大地,來自四面八方的滾燙愛心,溫暖了這個特殊家庭。遺憾的是,愛心最終沒能留住孩子。日前,家境貧困且仍然欠債10萬元的包叔森和謝堅妹夫婦,將未用完的23萬元愛心余款,悉數(shù)回捐給慈善機構,并捐獻兩個孩子的遺體,同時加入志愿服務隊。 家境貧困的包叔森和謝堅妹夫婦做出一系列回報社會的舉動,體現(xiàn)了他們對愛心款專款專用的堅持,知恩圖報的良心,靠自己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信念。他們的事跡令人動容,他們的品德令人敬佩。 回捐,是受助者將愛心余款捐出,或解除困難后為慈善事業(yè)捐款的善舉。近幾年,這樣的善舉不斷演繹。河南大學兩名女生完成遺愿,回捐善款報答母校;“感恩女孩”躺在媽媽懷里走了,愛心余款回捐社會……一則則有關回捐的報道觸動人們的情感,增添了人們對慈善事業(yè)的信任與信心,激發(fā)了人們捐獻愛心的熱情。同時,回捐者的加入,擴大了捐贈者的隊伍,將愛心接力棒傳遞下去。這些都為慈善事業(yè)注入了活力,讓愛綿延不絕。 在特定情況下,回捐具有合理性。人們捐出善款,總是希望專門用于救助對象。當救助對象去世或醫(yī)治后還有較多余款時,其家屬若能回捐慈善機構,用于幫助其他急需救助的人,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也能激發(fā)捐贈者對慈善事業(yè)的熱情。然而,回捐憑受助者的自愿,許多地方的回捐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廣寧縣幾家民間慈善機構的負責人,對包叔森和謝堅妹夫婦的義舉特別感動,他們說,從事慈善工作多年,幫助過無數(shù)貧困者,還沒有人捐出過剩余的捐款?;鼐杩傮w上不活躍,進一步突顯了回捐者的品德高尚和難能可貴。 更有一些受助者挪用善款,傷害了捐贈者的心。為救患白血病的兒子,湖南株洲男子凌豹連發(fā)3000多條求助微博,感動了網友,大家紛紛給他捐款,可是在他兒子還未進行移植手術時,他就花了10多萬元建新房,引發(fā)人們的批評。一人有難,眾人幫扶,這是社會的責任,也是一個社會有愛心的體現(xiàn)。受助者得到社會關愛之后,應當合理使用善款,做到專款專用,并力所能及地回報社會。這樣,才能保護捐贈者的積極性,促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壯大。這需要引導,將回捐的美德發(fā)揚光大。 近年來,各地在引導受助者回捐上做出了積極探索。有些慈善機構在救助貧困大學生時,與學生簽訂《道德協(xié)議》,以讓受助學生學會感恩,倡導他們將來在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回報社會。這些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這幾年,廣東的仲明助學金迎來了一批批信守承諾的踐約者,據統(tǒng)計,先后有442名受助人回捐了助學金137萬元,使這家慈善機構能夠資助更多的貧困大學生。 這種回捐探索不應只局限于大學生,還應擴展到其他受捐助的人,倡導他們懂得感恩、回報社會,讓更多的受助者養(yǎng)成回捐美德,將有利于慈善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11-10]別用放大鏡偷窺捐款50萬的“慈善少年”
- [ 11-04]“家長被捐款修路”不能留疑點
- [ 10-31]潘石屹國外捐款給中國形象加分
- [ 09-01]“攤派式捐款”是能力軟的投名狀
- [ 08-20]政府攤派捐款,公務員不敢不從
- [ 08-19]捐款設“最低消費”是個壞習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