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廣州市民在江灣大酒店面對珠江邊的一段騎樓下,用水桶接起噴頭噴出的免費自來水。而原先露宿在噴頭下面的近20名露宿者就沒有這心情了,自上月底街道城管安裝水管定時噴水,大部分人已經被迫離開。街道城管、物管部門回應,這是為了美化市容,不得已而為之。(《南方都市報》1月5日報道)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狠,但要理下本次街道城管、物管與露宿者的恩怨,想必首先應將產權捋捋清楚。因為畢竟還一句古話叫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假如是自家領地,突然跑進幾個外人要與你共度良宵,想必你是極不愿意的,如此水驅并無不妥,在國外亮出火器都不無可能。 那么,騎樓到底何物?騎樓,建筑物底層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筑物。從概念上我們能如此解讀:其一、騎樓并非封閉的公民住宅,不屬于私人物權;其二、它的作用是留出供公共人行空間,換而言之,屬于公共領域。由此,在公共領域用水驅逐他人,街道城管和物管部門的行為顯然于法無據。 于情來說,在如此冬日,用水將人驅逐,可謂毫無良知、冷酷無情。更何況,需知的是,露宿者雖然邋遢,雖然零落,但終究他們并非“垃圾渣滓”,豈能說用水“沖走”就是美化市容?于理而言,流浪漢原本屬于市政管理的事務,城管部門不認真做好疏導工作,不給予流浪者相應的人文關懷,懶政之下使用這種卑劣伎倆,“不得已而為之”到底窮盡多少方法? 進而言之,在公共領域對他人用水驅逐,不免造成人身健康甚至人身安全的侵犯,這更可能涉及到更多的民事糾紛。要知道,在騎樓下面的路過的,不僅僅是露宿的流浪漢,也可能是想曬太陽的老太太、老大爺,也可能是天真無邪的小孩子,還可能是購物后浪漫一下的青年情侶,不知一概水噴之后,他們跟誰算這恩怨帳? 建筑的生命在于人文。騎樓,原本退讓出供顧客休閑、開放給人們品茗、納涼甚至讓孩子們戲耍的設計初衷,并因建筑中的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特征而譽為廣州特色建筑,在這樣一場“雨”下,早已不知異變成何物?而所謂的不得已而為之、美化市容,更成了和“噴水”騎樓一樣的不倫不類的懶政遮羞布。 |
相關閱讀:
- [ 10-28]如何避免“老人守著棺材露宿街頭”
- [ 12-25]立交橋下禁露宿不是粗暴驅趕而是溫暖召喚
- [ 05-16]15萬輛車長期“露宿街頭”:都是車主的錯?
- [ 01-31]不能讓“老人春節(jié)露宿樓道”終于黯淡
- [ 02-18]700工人在羅馬尼亞露宿應重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