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地名還是慎改不改為宜

2015-02-04 13:32:29?南方日報評論員?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北京市近日提出《北京市地名規(guī)劃編制標準》征求意見稿,強調“胡同”應予以保留并保護,但同時提出部分胡同名應雅化。什么樣的胡同名俗呢?他們說糞場胡同、屎殼郎胡同就是。如何雅化呢?用其諧音,以保持同歷史地名的內在聯(lián)系,那兩個就分別被改為奮章胡同、時刻亮胡同?!凹S”、“屎”作為地名,確實聽起來有些刺耳,尤其在“倉廩實”之后。不過我以為,除了這類“極俗”的字眼,地名還是慎改不改為宜。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像許多人名頗有講究一樣,許多地名也是。地名反映出的,往往是當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記載著這個地區(qū)、某個階段的地貌、物產、風俗、傳奇故事等信息,甚至可以為探索民族分布、遷徙、信仰等提供佐證。所以,文化人類學把地名作為研究的一個分支。舉個實例吧,我有位教授朋友寫過一篇《麻涌村落地名研究》,研究的是東莞麻涌鎮(zhèn)鎮(zhèn)村地名的由來。對珠三角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麻涌是很著名的一個鎮(zhèn),位于廣州與東莞交界,陳殘云先生的名作《香飄四季》寫的就是那里。為什么叫“麻涌”呢?《麻涌鎮(zhèn)志》等地方文獻無不認為是由于這一帶多水,河、涌眾多如麻。不過,河、涌眾多是珠三角地區(qū)的普遍特色,何以此處用“麻”?我的教授朋友研究指出,當與此地明清時期種植黃麻有關;且此黃麻質地極為優(yōu)良,具有“遇水濕愈堅韌”的特性,因此“船纜多用之”。人家是有考證過程的,我未贅引,只想借此說明地名如何反映人文地理特征。

隨著全國各地大規(guī)模的城市化建設,老地名在城市迅速消失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2010年廣州市兩會上,政協(xié)委員黃淼章就感嘆在這二十幾年當中,廣州的老地名消失了近兩千個,因此建議廣州應該啟動老地名保護工程,來一個普查;進而指出對現(xiàn)有老地名的撤銷,要慎之又慎。2013年的兩會上,黃委員話題依舊,再次建議由市民政局牽頭建立一個專門的老地名保護委員會,盡快開展老地名普查,建立老地名名錄,盡快出臺保護老地名的細則或指引。這些建議終究不知得到落實了沒有。對城市而言,濃縮了歷史或民俗的地名,更有串起城市發(fā)展史的別樣功能。就說廣州吧,西湖路,原有南漢國時期湖泊“西湖”,湖中有著名的“九曜石”,今天尚存藥洲遺址九曜園;秉政街,得名于街內為紀念張買秉公辦事而建的秉正廟,張買還是廣東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詩人;濠畔街,因為位于明代廣州城南護城濠畔;豪賢路,原名“濠弦”,為紀念明末抗清愛國詩人黎遂球而易名;至于大名鼎鼎的十三行路,就毋庸贅言了。如此等等,內涵何其豐富?

我之所以說地名還是慎改少改為宜,在于如果前提是“雅化”,而雅與俗并沒有劃一的標準,什么該改什么不該改,就可能引起混亂。別說拿不定雅俗的那些了,就說“糞”、“屎”這種極俗的字眼,在另外的場合也可以雅化起來。以詩詞為例,元好問有“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煙糞土邊”,毛主席也有“糞土當年萬戶侯”、“千村薜荔人遺矢”,等等。這里誠然有些抬杠,但同樣是想借此說明問題:雅俗的難于區(qū)分。我們的大規(guī)模城市建設還在繼續(xù)。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具有反映當地歷史、地理特有現(xiàn)象功能的地名,理應成為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得到保護和傳承。留住老地名,等于留住城市的人文記憶,等于留住城市歷史的“活化石”。可惜的是,地名的重要程度還只是為學術界所認知,更應當為廣大公眾所認知,為城市管理者所認知。全社會廣為認知,地名保護才可能真正成為見之于現(xiàn)實中的行動。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