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期待審判將專車開出法律灰色地帶,或是對司法機關寄予過高的希望。專車的最終“救贖之道”,還得求助于立法?!?/p> 備受關注的“專車第一案”近日在濟南開審?!皩\囁緳C”陳超因送客時被執(zhí)法人員罰款2萬元,將濟南市城市公共客運管理中心告上法庭。一場行政訴訟將有關專車的法律爭議凸顯出來。法庭上,雙方圍繞處罰程序是否合法、處罰依據事實是否充分等焦點展開辯論,法院最終將如何判決還不得而知。 最近圍繞專車的紛爭不斷,從南京出租車罷運到上海查處專車,再到太原專車司機與執(zhí)法人員發(fā)生肢體沖突,專車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也陷入“非法營運”的巨大風險中。本案之所以令人矚目,核心議題就在于現實中的這種“專車困局”:專車所代表的移動互聯(lián)預約用車方式是不是“黑車”?“專車”與“黑車”界限在哪里?從專車運營方到出租車運營方再到普通民眾,都期待法律能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由此,這一個案就將公眾的期待引入司法領域。人們期待司法判決能夠讓專車走出法律的灰色地帶,確立明確的規(guī)則。一個社會遇到法律爭議時希望聽到法院的聲音是好事,但法院卻未必能承擔起這番美意,因為在我國,司法往往只能對個案定分止爭,很難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確定性規(guī)則。 這是一種令人糾結的狀態(tài)。尤其在社會轉型期,法律制度尚未成熟定型,對很多社會創(chuàng)新行為的評判不清晰,又由于行政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就造成這樣一種現象:當法律對某類行為缺乏明確規(guī)制時,執(zhí)法部門可能對合法性存疑的行為先行處罰,一旦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社會對行為本身的價值判斷就轉移到司法裁判上,希望從判決中找出合法性根據。這正是制度轉型過程中司法的困境所在。 面對這類案件,司法當然不能拒絕審判,但裁判很可能止步于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判斷,而難以“借題發(fā)揮”去回應公眾議題。其實本案從庭審上原被告雙方的辯論焦點也能看出,司法審理的對象是行政處罰行為是否合法,而并非從法律上厘清“專車”是不是“黑車”。這種不作“深究”的審理,恰是我國行政審判區(qū)別于判例法國家的一個特點。 法律是否應當支持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下的專車運用,關系到出租車公司及司機的運營效益,關系到公眾出行的方便,也關系到市場行為自由,理當被作為一個公共政策議題,納入立法者的視野。人們期待審判將專車開出法律灰色地帶,或是對司法機關寄予過高的希望,對于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上的爭議,中國目前的司法機關很難作出判斷。專車的最終“救贖之道”,還得求助于立法,通過公開博弈出臺統(tǒng)一的法規(guī)制度,才能走出困境。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