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傷作文戳中社會發(fā)展的“痛點”
2015-08-05 11:10:1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苯?,一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淚》,讓無數網友為之揪心。12歲的彝族小女孩木苦依伍木(漢文名:柳彝),在作文中描述了她的母親離世前的場景。(8月5日北青網) 短短300余字的篇幅里,悲傷滲透紙面,字里行間,有對父母雙亡的不舍,有對命運不公的抗爭,更有對生活的不棄……家庭貧困、命運多舛卻不曾低頭,迎難而上,勇挑重擔,不幸的遭遇、曲折的情節(jié)、辛酸的故事,感動了萬千網友,被稱之為“最悲傷的小學作文”。小女孩苦依伍木的不幸盡管只是個案,但是,從其最悲傷作文中,戳中社會發(fā)展的“痛點”。 據環(huán)球時報報道的一組數據,在大涼山扶貧方面,國家在2010年—2013年間,僅在10個扶貧項目中就投入了83.65億人民幣。而來自涼山州教育局的數據更顯示,涼山州教育投入連年遞增,一路攀升。2011年—2013年,分別達到49.5123億元、66.0375億元、70.8406億元。涼山州政府2012年工作報告顯示,當地在2007—2012年的這5年來,累計投入276.5億元用于改善民生。從上述數據來看,作為國家級貧困地區(qū)之一,國家、省市無論是在政策、資金、項目方面,對大涼山都進行了統(tǒng)籌考慮、適當傾斜,真金白銀的投入,讓當地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如何真正釋放政策的“紅利”,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惠普群眾、百姓,很顯然,這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于貧困地區(qū)而言,交通、教育、醫(yī)療是當地群眾最為迫切、最為緊急的問題。受基礎設施、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qū)的群眾生活還不富裕,“上學難、就醫(yī)難”就如同一座橫亙在他們面前荊棘密布的大山,讓人無法逾越。而更為嚴重的是,有一種社會普遍現(xiàn)象,不僅僅只是在大涼山,當前全國農村,每年寒暑假期間,有不少“侯鳥”遷徙,而更多兒童選擇留守農村,無論是哪種方式,都不利于他們的成長、成才,已經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資源分布不均、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部地區(qū)貴州省,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fā)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并提出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 立即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終結涼山小女生的悲傷,除了政府、青年志愿者、社會好心人的關心、幫助、給予外,落實好“精準化扶貧”要求,積極探索一條農村發(fā)展、群眾致富的長效之路方是治本之策。 |
相關閱讀:
- [06-26] “能源貧困”亟待扶貧創(chuàng)新
- [07-10] 棄學打工不應成為貧困學子的唯一選項
- [08-04] 貧困的替考者值得同情嗎
- [06-25] 物質貧困也會造成“精神貧困”
- [06-26] “抽簽睡覺”的貧困債該怎樣還?
- [07-01] 重獎高考狀元不如關注貧困考生
- [07-31] 貧困的自卑情緒不該纏繞你一輩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