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網以《如此紀錄!狂熱“求大”的吉尼斯崇拜》為題,刊文對近年來的畸形吉尼斯世界紀錄申請案例進行了盤點,其中包括備受社會詬病的揚州“最大份炒飯”,以及最大月餅、最大炒面、萬人打太極、萬人洗腳等奇葩申請。(2015年10月28日 中國新聞網) 應當說,有高漲的熱情去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不斷挑戰(zhàn)新的極限,既能夠調動公眾參與社會群體活動的積極性,凝聚人心,提升活力,又可以擴大當?shù)氐闹龋瑢Π珈n城市名片有著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講,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并非如某些人所認定的那樣“百無一用”,不僅不應當批評調侃,反而還應多多鼓勵。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縱然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能夠帶來諸多益處,但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現(xiàn)實當中的隱憂和風險視而不見。筆者認為,要高度警惕吉尼斯紀錄淪為“人海游戲”的危險。也就是說,參與申請活動的初衷雖然無可厚非,但如何使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原汁原味” ,避免陷入“憑人數(shù)創(chuàng)紀錄”的惡性循環(huán),卻是當務之急。 其實,要防止吉尼斯紀錄淪為“人海游戲”,并非是改變申請形式那么簡單,這需要徹底轉變“一味求大”、“只求數(shù)量,不重內涵”的申請理念。就拿至今仍被輿論調侃的“河南18城市17000多人同時包餃子”一事來講,乍看之下,其排場之大、范圍之廣,的確令人震撼。但是,除此之外呢?公眾并未因此感受到有任何新穎獨到之處,反而是活動結束后,推擠如山的餃子全部被浪費,著實令人心痛不已,試問,這種形式的申請就算能夠成功,又有何正能量可言?更何況,為了使“萬人包餃子”成功邁入吉尼斯殿堂,當?shù)卣ㄙM了不菲的經費,可令人遺憾的是,不僅資金打了水漂,就連正面的社會評價也是寥寥無幾,豈不是雞飛蛋打,得不償失?最值得深思的是,設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本意旨在鼓勵有專長有勇氣的人挑戰(zhàn)極限,且偏向個人為主。若是像“萬人包餃子”那樣,只憑聲勢規(guī)模,不求內涵特色,又豈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應有之義? 其實,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之所以在我國淪為“人海游戲”,根源還是在于動機不純、目的不正。有關部門為了增加自己政績單上的“含金量”,就不顧一切想要拿到吉尼斯紀錄這塊金字招牌。另外,旅游景區(qū)以及某些企業(yè),也在逐利天性和“一切向錢看向厚賺”的畸形理念驅動下,試圖憑借“堆人砸錢”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占據(jù)一席之地,以便擴大知名度,賺取超額利潤。凡此種種,都讓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申請越來越變味,也讓公眾失望不已。 說到底,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熱情固然應當點贊和支持,但也存在著淪為“人海游戲”的隱憂。所以,政府部門如何扭轉畸形的政績觀,旅游景區(qū)和企業(yè)怎樣從“錢眼里爬出來”,拿什么鼓勵民間真正有絕活兒的人踴躍參與,毫無疑問是比“人海游戲”更值得關注的話題。 |
相關閱讀:
- [ 10-28]“中國式吉尼斯”不能盲目大躍進
- [ 10-27]“最浪費炒飯”也怪吉尼斯世界紀錄
- [ 10-27]“吉尼斯炒飯”成了“白忙活”誰該臉紅
- [ 10-27]吉尼斯給炒作者上了一堂商業(yè)倫理課
- [ 10-26]“吉尼斯式”浪費別再上演了
- [ 10-26]“4噸炒飯喂豬”也能進入吉尼斯了
- [ 10-26]“4噸炒飯”式的吉尼斯申請當叫停了
- [ 10-26]這樣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讓人難堪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