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家鄉(xiāng),走進城市,是多少農民工向往的生活。然而,近日四川省統(tǒng)計局對成都、綿陽等9個城市進城務工人員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不愿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zhèn)戶口。(據2015年12月27日 《人民日報》) 僅就目前的生活條件而言,城市遠遠好于鄉(xiāng)村,總是令人向往。那么,一些農民工為何不愿“農轉非”呢?安徽農民陶業(yè)的進城窘境或許能讓人從中得到些許啟示。據12月25日的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節(jié)目報道,1995年,陶業(yè)走進合肥打工,做過銷售,開過出租車,打過小工,如今在合肥已經買了兩套房子,但心里總是不踏實,總感覺自己還沒有融入這個城市,沒有享受到市民的生活待遇,“只是在城里睡個覺”,一切只是個奢望。他覺得,隨著年齡增長,在這里就業(yè)很難,還是想回到農村去。 我國北方有民諺說:“兔子滿山跑,最終回老窩”。這是故土難離的緣故。然而,在目前這種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條件下,促使類似陶業(yè)等一大批農民“還是想回到農村去”,并非是由于故土難離的“鄉(xiāng)愁”,而出于諸多無法破解的現(xiàn)實“憂愁”,就是梗在大部分農民工心中“只是在城里睡個覺”的無奈,找不到“歸宿感”。 正如陶業(yè)所說,自己在城市打拼這么多年,最無奈的是找不到一份可以長期從事的穩(wěn)定工作,更談不上事業(yè)。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沒有技術,基本上在城里從事勞動密集、出體力的工作,年齡大了不會被雇傭,在城里沒有意義。城里消費又那么高,回到農村還能有點地,還能享受國家對農民的待遇。 說到底,一些農民工不愿“農轉非”,還是由于城市不能一視同仁,另眼相待,許多農民工沒能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服務,沒有相應的市民權利。在城里,他們沒有社保,沒有醫(yī)保,子女上學難,更買不起房子,找不到歸宿感和維系生存的基本尊嚴,始終感覺自己是一個外地人,一個過客而已。一邊牽掛著家鄉(xiāng),一邊擔憂著未來,這樣迫不得已的“瞻前顧后”成為大多農民工落戶城市的最大糾結。 城鎮(zhèn)化是人的城鎮(zhèn)化,農民工城市化不“只是在城里睡個覺”。目前全國城鎮(zhèn)化率已接近55%,但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不足40%,中國城鎮(zhèn)化的短板日益突出。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就是要著力打破農民進城的種種體制障礙,讓他們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戶”。這里的關鍵是,要切實解決戶籍背后的權益問題,提升城市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讓農民工無差別地共享城市公共服務,真正從“匆匆過客”變成“普通市民”,融入這個城市,既是城市的建設,也是城市的主人。 當然,對農民工不愿“農轉非”現(xiàn)象也應理性看待。四川省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在農民工不愿落戶城市原因中,43.6%的受訪者認為城市生活成本高;38.5%的受訪者認為農村和城鎮(zhèn)戶口差別不大;37.8%的受訪者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權,為自己留一條后路;33.7%的受訪者覺得農村土地有較大增值潛力。顯而易見,盡管農民工不愿“農轉非”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生存利益是選擇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所以,切實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生活習慣和生存愿意,守住民生底線,讓他們整天享受著無憂無慮、開心快樂的生活,就是社會給予他們的最大幸福。至于他們應該居住在哪兒,到底是城市還是鄉(xiāng)下,聽隨其選擇好了,決不能搞強迫命令。 |
相關閱讀:
- [ 12-24]城市化要讓人生更出彩
- [ 11-27]城市化進程別忘了文化傳承
- [ 09-29]“少子化”不利城市化
- [ 09-18]功能區(qū)需要城市化
- [ 06-11]高考命題“城市化傾向”不是問題關鍵
- [ 06-10]對高考作文命題“城市化”不必過度擔憂
- [ 04-16]警惕教材課程城市化產生“木桶效應”
- [ 04-15]不要對“教材城市化”危言聳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