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廈門交警首次劃設了兩條繁忙路段、兩個繁忙時段。此舉意味著,實施修正后的《廈門經濟特區(qū)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guī)定》,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工作。2016年1月1日起,“修正案”正式實施。對于亂停車,改變了過去只罰100-150元的狀況,細化為七個等級,最高罰款為2000元。(12月29日《海峽導報》) 占道亂停車,不僅影響交通通行效率,導致?lián)矶?,更是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脅,對于這類現(xiàn)象,加大處罰力度,讓違規(guī)者有關痛癢,當然不無必要。不過,亂停車問題如此嚴重,僅靠嚴格執(zhí)法,加大罰款力度,恐怕還不夠。不亂停車,是不是有合適的地方可停;不亂停之后,究竟該停哪兒,恐怕也是繞不過的問題。 不可否認,城市的土地終究有限,道路停車資源當然也就不可能取之不盡?,F(xiàn)實中,停車不僅成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老大難問題,更是成了困擾市民出行的重大瓶頸。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交通管理,“停車”管理其實是繞不過去的坎兒。那么,相較對亂停車加大處罰力度,如何疏導停車需求,就更值得相關部門去探討和研究。 不難設想,假如停車全是見縫插針,必然導致停車亂象,無序的占道停車也難免加劇交通阻滯。不僅如此,假如無需承擔經濟成本,一些原本可以不必占據(jù)道路停車資源的車輛卻長期把通行道路當作免費停車場,也同樣會加劇停車難題與交通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大對亂停車的處罰力度,應當有助于促進路邊停車資源的更有效配置,并規(guī)范停車行為。 但是,開辟更多的停車資源,盡管不少城市的確是用盡渾身解數(shù),甚至連無比復雜的立體停車庫都用上了,但用有限的停車資源供給來滿足近乎無限增長的停車需求,其實仍然力有不逮。停車位建設趕不上車輛增量,停車位建到哪兒,車子堵到哪兒,也同樣是深刻的教訓。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亂停車的治理,除了罰則這一堵法之外,疏導更加不可或缺。唯有加大公共交通的供給,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務質量,將更多的交通需求引導向公共交通,停車難與亂停車高發(fā)的困境,才有望真正得以求解。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