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當“藥”賣,市場“良心”何時歸位?
2016-07-22 08:56:2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邢曉宇 我來說兩句 |
6月初,讀者向先生來信稱,他求職時發(fā)現有多個公司,讓員工冒充健康專家忽悠老年人買藥。武漢晚報記者按向先生所說,制作了一份求職簡歷放在網上,沒想到竟吸引了13家“保健品銷售”公司前來招攬。這些公司坦言工作內容就是把保健品當藥賣。(7月21日中國網) 最近,在就業(yè)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有一種職位相當受熱捧,那就是保健品推銷員。一封求職簡歷竟得到13個保健品銷售公司的招募,讓人不由得有一種錯覺,現在就業(yè)市場這么火爆了嗎?這些公司多數明確表示就是“把保健品當藥賣”,要求求職者不要有太強的是非觀,要過得了心里的那道坎,只要有銷售經驗,就可以輕松月薪過萬。面對這些,我們不禁在問:市場的“良心”去哪兒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保健品的認識也逐漸改變,由最初的抵制到試一試再到現在的普遍接受,保健品市場經歷了一次次的蛻變。但是由于保健意識仍然不高,人們覺得服用保健品不像服用藥品那么必需,因此購買欲望并不強。于是,一些商家就利用人們這個心理,夸大保健品作用,甚至當成藥品來誤導消費者,還信誓旦旦地說:“我們謀財不害命。”這些,都體現出保健品市場的混亂。 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商家缺少道德層面的約束,其逐利的本性導致社會良知的缺失,通過欺騙消費者來獲取非法盈利,無視社會誠信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監(jiān)管的缺位。食藥監(jiān)、工商等主管部門無法對商家的行為進行實時監(jiān)管,同時監(jiān)督渠道不暢,對于此類問題的懲處力度不夠,導致制度失去約束力,助力了商家的任性行為。 如果保健品市場這種混亂局面任其發(fā)展下去,那么人們會逐漸對保健品市場失去信任,最終導致整個保健品市場的崩潰。因此,相關部門要重視起來,采取措施來規(guī)范保健品市場行為,讓市場“良心”及時歸位。首先是完善制度,嚴格執(zhí)法,讓制度長出牙齒,用更強有力的法規(guī)來約束市場行為,形成震懾力;其次是加強監(jiān)管,落實日常監(jiān)管職責,暢通監(jiān)督渠道,設立多種投訴舉報平臺,讓商家想為而不敢為,形成良好的市場氛圍。同時,社會民眾也要對商家的消費陷阱加以鑒別,并及時舉報商家的違法行為,讓違法者得到其應有的處罰。 |
相關閱讀:
- [ 07-13]廈門一6旬老人愛買保健品 但血脂居高不下
- [ 07-02]老人買萬元保健品女兒忙退貨 父親轉頭去領贈品
- [ 06-27]日媒:訪日中國游客購買醫(yī)藥品最多 保健品趁勢而上
- [ 06-22]保健品市場瘋長背后:跪地營銷 傳銷式洗腦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