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西瓜打針”又來 網絡謠言怎么破

2017-07-03 08:25:46?張 漲?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從“西瓜打針”到“豬肉鉤蟲”,從“黃鱔喂藥”到“無籽葡萄”,農產品質量安全謠言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社會神經。近日,農業(yè)部聯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十大謠言進行了曝光,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又紅又甜的西瓜是被打了針?養(yǎng)殖黃鱔是用避孕藥喂大的?農業(yè)部此次曝光的十大謠言,不少都是我朋友圈里的常客。在農業(yè)部專家的拆解下,這些謠言其實也很“弱智”:比如廣為流傳的西瓜打針,實驗證明一難注射、二難擴散、三難食用,費時費工易腐爛,西瓜打針圖個啥?然而,謠言可笑,但造成的后果卻是災難性的。比如2015年“草莓殘留農藥超標”事件,造成北京市昌平區(qū)觀光采摘游客驟降,損失人民幣2683萬元,全國很多草莓產區(qū)銷售額暴跌,種植戶虧得血本無歸。由此觀之,破除謠言對維護正常社會秩序、保護農戶利益、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而言意義重大。相關調查顯示,在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占比高達45%。破除“舌尖上的謠言”,時不我待。

首先,要找準造謠源頭。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謠言“亂花漸欲迷人眼”,實際上追根溯源主要是一些自媒體。要么是為了聳人聽聞、增加粉絲,要么是名為“科普”實為推廣產品獲取利益,一些加V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炮制了謠言。然而,網絡謠言的一大特征,就是難以追查源頭,造假者通過刪除文章、改換賬戶等方式就能輕易逃脫。在這方面,除了立法要盡快跟上以外,更需要相關部門形成打擊合力。近日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宣布,將加大力度從源頭上治理網絡食品謠言,配合公安部調查對謠言炮制者進行打擊,值得期待。

其次,辟謠機制要盡快完善。西方有句諺語,“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半個世界”。在網絡時代,謠言的傳播速度已經呈現指數級增長,真相只有跑得比謠言更快,才能降低謠言造成的危害。眼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關注網絡輿情,在謠言傳播的第一時間站出來辟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企業(yè)還主動拿起法律武器打擊謠言制造者。比如近年來的一則“金龍魚回收地溝油”的失實舊聞屢次被重新加工后在網上傳播,涉事企業(yè)對3個涉嫌發(fā)布謠言的公眾號提起訴訟,索賠300萬元,并斥資上千萬元懸賞舉報者。只有企業(yè)真正重視起網絡謠言的危害,構筑行之有效的辟謠機制,才能在打擊謠言的戰(zhàn)場上占據主動。

再次,公眾也需要擦亮眼睛,莫成了謠言傳播的中介。網絡謠言為何難禁,關鍵就在于“吃瓜群眾”轉發(fā)得太多。不可否認,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惡意,而是想給自己朋友圈里的人提個醒。殊不知,由于缺乏辨別謠言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無意識的一次轉發(fā)就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以及從眾心理,都助長了謠言傳播的力量。其實,辨別網絡謠言也并非無從下手,比如很多謠言都是不斷改頭換面的“炒冷飯”、沒有權威媒體出處的“爆炸性新聞”很可能是謠言……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應當珍惜自己的影響力和判斷力,千萬別成為謠言傳播的幫兇。

“西瓜打針”這樣的食品安全謠言屢次作惡,暴露出我國在打擊謠言傳播、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等方面還有短板待補。只有政府部門、企業(yè)、媒體和公眾共同努力,才能將謠言的傳播鏈徹底斬斷,不給造謠者可乘之機。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