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虛假訴訟在“照妖鏡”下無所遁形
2022-06-15 11:19:21? ?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虛假訴訟是盜用法律的名義嘲弄法律,是把嚴肅的司法程序當成實現(xiàn)違法目的的“道具” 6月1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閱覽室茶座第一期舉行,此次茶座以“虛假訴訟的刑事、民事檢察監(jiān)督與社會治理”為主題。最高檢領導與一線檢察干部共話如何促進解決虛假訴訟,如何當好虛假訴訟的“獵手”。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指出,要以訴源治理思維總結好虛假訴訟典型案例,幫助各級檢察機關準確把握各類虛假訴訟的特征表現(xiàn),做到精準施治、靶向整治;同時,要充分挖掘數據潛力,以大數據賦能虛假訴訟防治。 近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辦2022年第二期“院長論壇”,也聚焦于打擊虛假訴訟專項行動,推動“不敢假、不能假、有假必懲”的工作機制越來越健全。同時,浙江省高院還發(fā)布了刑事打擊虛假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虛假訴訟被稱為潛藏于司法領域的“毒瘤”,是誠信缺失在訴訟領域最為集中的表現(xiàn)形式,它不僅嚴重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而且擾亂正常的訴訟秩序。它盜用法律的名義嘲弄法律,是把嚴肅的司法程序當成實現(xiàn)違法目的的“道具”,勢必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 民事訴訟,原則上只是調整訴訟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因為法律關系和法律利益的復雜性、牽延性,一個表面上實現(xiàn)“服判息訟”效果的訴訟裁決或者調解書,背后可能是雙方串通一氣,損害第三方利益、損害公共利益的違法勾當,結果宵小者得意忘形,無辜者身中冷槍,法律蒙塵,公正受傷。 有效防治虛假訴訟,一方面,需要司法機關協(xié)作共管、主動作為,積極甄別、廣泛宣傳,有效防治、嚴格懲戒,讓虛假訴訟者知道法律的高壓線在哪里,明白其中是非利害:偷盜搶劫涉及犯罪,虛假訴訟一樣可能構成犯罪! 以浙江省高院公布的刑事打擊虛假訴訟十大典型案例來說,有的是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通過虛假訴訟方式,企圖繞開地方有關限制車牌交易的規(guī)定,以實現(xiàn)拍賣車牌非法獲利的目的;有的是當事人明知房產即將要被法院拍賣,卻串通親戚虛構借款,騙取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以擠占合法債權人的債權受償份額。這些虛假訴訟行為都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嚴重損害了司法秩序,都踩到了刑法的紅線上。 司法權威不容褻瀆,對虛假訴訟不能姑息,要讓違法者付出沉重的代價。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對虛假訴訟樹立了刑事高壓線。2020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門向最高人民法院就防治虛假訴訟、維護司法權威發(fā)出“五號檢察建議”。2021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深入開展虛假訴訟整治工作的意見》,同時公布人民法院整治虛假訴訟典型案例,明確虛假訴訟甄別“標尺”,重點整治執(zhí)行異議之訴、民間借貸、房屋買賣合同等虛假訴訟易發(fā)領域,嚴格刑事追責。 “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動跑掉”。虛假訴訟作為訴訟領域里的嚴重不誠信行為,積弊已久,這就需要采取多種手段予以防治。要通過典型案例的辦理,及時歸納虛假訴訟案件的特征,做到精準辦案、從嚴追責,要更廣泛宣傳虛假訴訟的危害性、違法性,發(fā)揮典型案例的普法和預警功能。同時,還需要完善虛假訴訟案件線索移送、聯(lián)合查辦、結果反饋等協(xié)作機制,探索建立虛假訴訟“黑名單”制度。 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大數據的治理優(yōu)勢,以數據賦能精準打擊虛假訴訟違法行為。過去,虛假訴訟藏在成堆的案卷里,而且因為訴訟當事人的“配合”,更強化了虛假訴訟的隱蔽性,難以被發(fā)現(xiàn)、識別。如今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讓虛假訴訟在“照妖鏡”下無所遁形。湖南省檢察機關就曾通過“智慧民事檢察監(jiān)督平臺”排查發(fā)現(xiàn),譚某一年間“批量”起訴民間借貸案件多達100余件,均采取格式化借款協(xié)議,很快這一系列虛假訴訟案件就東窗事發(fā)了。數字賦能正在推動打擊虛假訴訟從個案向類案治理式的轉變。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訴訟的目的是實現(xiàn)正義,而虛假訴訟與正義背道而馳,與國法不容,必須摘除這顆司法領域的“毒瘤”。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