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微短劇質量 打造文旅消費亮點
2025-01-22 10:11:31?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文化評析】提升微短劇質量 打造文旅消費亮點 近年來,微短劇在我國迅猛發(fā)展,引領文娛、旅游等行業(yè)消費熱潮。《中國微短劇行業(yè)發(fā)展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微短劇市場規(guī)模預計突破504億元,同比增長34.9%,首次超過內地電影票房。 當下,微短劇用戶規(guī)模已超越網絡文學、網絡音頻等多類基礎數字服務。據前述白皮書調查,超七成網絡用戶養(yǎng)成了觀看微短劇的習慣,其中每日追劇的比例高達36%。微短劇契合了人們精神生活的一些時代訴求,譬如更關心情緒價值和社會共鳴。有報告顯示,在2024年微短劇市場里,40歲到59歲的用戶占比高達37.3%,60歲以上的用戶占比也有12.1%。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加速,銀發(fā)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中老年群體漸成微短劇不容忽視的市場力量。 微短劇質量顯著提升,促進消費升級。近期,微短劇內容消費市場正在發(fā)生變革,逐步塑造起一個制作者提高內容質量、消費者愿意為內容買單的良性互動格局,內容低質和侵權盜版現象明顯減少。2024年,微短劇的故事類型、內涵表達及制作水準都有一定的突破,也相應帶來了市場收益的增長。有數據顯示,2024年,版權方在某平臺原生經營的微短劇每部收入平均增長超343%。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微短劇與主流文化、主流媒體雙向奔赴,一些微短劇在弘揚紅色文化、擁抱嚴肅文學上作出嘗試,主流媒體參與制作或播放微短劇,促進了微短劇整體質量的提高。此外,微短劇“內容高質+版權保護+用戶付費”的發(fā)展模式,打破了低質低價內卷式競爭的低效狀態(tài),這或將為今后各個領域打造數字內容創(chuàng)作與消費生態(tài)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微短劇是線上消費持續(xù)擴大的一個縮影。從媒介來看,微短劇直接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如今,大眾接收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消費場所也從線下更多轉移到線上。其中,部分人的觀影需求就從大熒幕轉移到了手機屏。并且,這種轉變不僅是物理場所上的,更是時間上的,由偶爾花費大塊時間去影院觀影轉變?yōu)殡S時隨地用手機觀看微短視頻??梢哉f,微短劇適應了快節(jié)奏、碎片化、快餐化、及時便捷的消費方式,這恰是線上消費相比線下消費的優(yōu)勢。2024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出3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梢?,微短劇的火爆絕非偶然,而是線上市場整體做大做強的一個細分表現。 目前,微短劇已從單純的娛樂內容躍升為情感、消費雙驅動的平臺,成為品牌營銷的新陣地。數據顯示,超過四成的用戶會因觀看微短劇廣告而產生消費。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推出“微短劇+”行動計劃,賦能千行百業(yè)。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微短劇里看品牌”等創(chuàng)作計劃帶動下,樂山、邯鄲、蘇州等多地以及漢服等國潮國貨產品紛紛“借劇出圈”。值得關注的是,鄉(xiāng)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為微短劇提供了充足的創(chuàng)作素材,微短劇在帶動鄉(xiāng)村文旅和農產品消費上大有可為。此外,微短劇在劇本創(chuàng)作、科幻畫面制作、分銷投流素材生成、文本翻譯等各環(huán)節(jié)大量使用最新科技工具,作為各類文生/圖生視頻大模型工具的“試驗田”,也帶動了科技產品消費。 不僅如此,微短劇的“風”還吹向了海外,海外消費市場持續(xù)擴大。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海外觀眾對中文微短劇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其中美國市場的下載量和應用收入在全球占據首位。根據《2024短劇出海營銷白皮書》,微短劇海外市場正經歷井噴式增長,未來微短劇海外用戶規(guī)??赡苓_2億至3億人。這不僅體現了微短劇作品內容的吸引力,還反映了我國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 未來,隨著觀眾需求的進一步提升,微短劇將為文娛、旅游及其他各行業(yè)帶來更加深刻的改變。微短劇如何從“野蠻”生長走向高質量發(fā)展,已成為政府、平臺、制作者、消費者等各方不可忽視的議題。尤其是部分微短劇存在不良價值觀導向、老年人陷入微短劇消費陷阱等亂象,亟待加強治理。今后,應進一步鼓勵企業(yè)發(fā)展和市場競爭,引導制作方提高創(chuàng)作質量,營造良好消費秩序,共同推動微短劇行業(yè)走向精品化、規(guī)范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劉 誠,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