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鑒定書是對黃萱十數(shù)年辛勞合作的最后總結,也是陳寅恪對這位甘于平凡的女性一份赤誠的回報。這一年黃萱五十四歲。但陳寅恪的評價并沒有給勤懇而有才的黃萱帶來更好的命運。直到九年后六十三歲的黃萱退休,職稱仍是助教。為高等教育服務二十一年的“老”助教,在中國當年的高等院校也許并沒幾人。
1966年,文革爆發(fā),黃萱因為出身富裕被批斗,被迫交出了父親留給她的遺產三十二萬元人民幣,當時的三十二萬是何等的一大筆財產!黃奕住在天之靈怎么都不會想到,自己一心愛國,到處捐款,甚至捐過巨款給嶺南大學,但給女兒留下的那點遺產,也被嶺南大學造反派革命掉了。
命運并沒有放過一生淡薄名利與金錢的黃萱。1970年,她摯愛的丈夫周壽愷因當年為國民黨要人看過病而慘遭折磨而死。這時的她正在“五·七干?!眲趧痈脑欤谷粵]見到丈夫最后一面,留下了終生的痛恨。六年后又因為震驚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失去了兩個心愛的小外孫!
可以說,黃萱是陳寅恪晚年最得力的助手,如果沒有她,陳寅恪的成就也許不能充分體現(xiàn)。黃萱的國文水平是陳寅恪所贊賞的,而黃萱讀的古書之多,也是當時少見的,所以黃萱能讀懂陳寅恪,陳寅恪也很珍惜黃萱的到來。因為身體多病,晚年的陳寅恪變得脾氣古怪,黃萱卻始終以一顆細膩的心,讓陳感到溫暖,感到親切。這位目睹和經歷了太多苦難的女性,已把世界看透,1973年,六十三歲的黃萱悄然退休,離開了曾給她力量和悲傷的廣州,重返廈門,在鼓浪嶼父親給她留下的那座寬闊的別墅里,超然世外,日觀云海,夜聽濤聲,依然勤奮讀書,靜靜地感受著日子的流逝,這位陳寅恪晚年重要的歷史見證人,就這樣默默地走完了她的一生。(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