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全國少工委辦公室、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支持,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的“手拉手,讓留守兒童笑起來”六一聯(lián)歡會暨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啟動儀式在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舉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中國文化扶貧委員會主任徐惟誠等領導出席活動。活動現(xiàn)場發(fā)布了《2013年中國部分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xiàn)狀調查報告》。
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呼喚親子溝通,新時期留守兒童的迫切心聲”成為此次調查報告的亮點。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shù)留守兒童不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情況,41.3%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在外做什么工作,22.5%的孩子不清楚父母在外生活狀況,13.5%的孩子認為父母在外生活條件優(yōu)越,比家里幸福。在調查中,69.2%的孩子和父母保持聯(lián)系的方式是自己主動打電話給父母,父母與留守兒童信息溝通呈現(xiàn)單向性,父母在親子溝通中處于被動地位。在調查中,外出打工的父母們在電話里問孩子最多的三個問題依次為:“想不想爸爸媽媽?有沒有不開心的事?”(39.2%)、“這次考試成績怎么樣?”(29.9%)、“你和長輩們身體好嗎?”(18.4%)。父母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但是在親子溝通中談話內容過于單調。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對于自己生活的選擇感到迷茫和無助。當問到“你愿意到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生活嗎?”21.6%的孩子明確表示不愿意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生活,其中,一部分孩子更愿意在家里生活;一部分孩子覺得爸媽有點陌生,不習慣和他們生活在一起。19.8%的孩子表示自己對此心情矛盾,一部分孩子反映跟隨打工的爸媽一起生活存在很多現(xiàn)實困難。
據(jù)介紹,該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萬份,回收有效問卷1萬余份。抽樣調查有效樣本量為4000份。調查范圍覆蓋青海、河北、湖南、四川、河南、貴州六個省的部分地區(qū)。調查對象為6至17歲的中小學生,其中96.8%的孩子年齡在9至14歲之間。抽樣調查的樣本中,51.5%為非留守兒童;25.6%的孩子父親外出打工,與母親留守家中;6%的孩子母親外出打工,與父親留守家中;16.9%的孩子父母均外出打工。
父母或其中一人首次外出打工時,23.4%的孩子年齡為1至3歲;22.7%的孩子年齡為4至6歲;23.3%的孩子為小學1至三年級期間;24.7%的孩子為小學4至6年級期間;5.9%的孩子為初中及以后。
“知心姐姐”盧勤表示,從調查結果來看,留守兒童缺乏的不僅是物質上的保證,更多是心靈上的關懷。
據(jù)悉,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將由中華慈善總會“三生愛心基金”在四川省、山東省為留守兒童建立30所“三生愛心教室”,三年內將在全國建設100間教室。作為關愛活動的平臺,教室將為留守兒童提供電腦、書籍、體育用品等文娛設施,以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家庭健康和諧幸福的發(fā)展。(本報記者 喬虹)
- 2013-05-29寧化濟村鄉(xiāng)舉辦留守兒童書畫比賽
- 2013-05-29福建明溪縣僑聯(lián)關愛留守兒童共度快樂六一
- 2013-05-29“愛心媽媽”牽手結對留守兒童共慶“六一”
- 2013-05-29外出務工忙于生計 警惕留守兒童成被拐“高?!比后w
- 2013-05-28福鼎山前街道舉辦慶“六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 2013-05-27“愛的背包”公益項目在京啟動 關愛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