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出生她滿臉笑容,渾身上下充滿著正能量。她是敬業(yè)楷模。無論哪個崗位,她都投入百分百的激情和責任心,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她是“基層最美志愿者”,把業(yè)余時間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去,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感染別人,卻從不求回報。她是“愛心媽媽”,“公益女漢子”,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團結(jié)一批志愿者,為貧困等原因面臨失學的孩子們奔走牽線,為他們找回飛翔的翅膀。她常說對家人照顧太少,虧欠太多,但是慢慢的,她又帶動了家人和身邊的愛心人士一起投入到幫助別人的志愿工作中去。 愛崗敬業(yè),她全力以赴。在城郊鄉(xiāng),她是多面手,組織干事,廣電站站長,婦聯(lián)主席,行政出納……她統(tǒng)籌兼顧,向效率要時間,風風火火,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領導說,工作交給張銀珠,放一百個心,她負責的工作在全縣評比中每年都名列前茅。 為了孩子,她風雨兼程.河龍一位女孩子初中畢業(yè)后想要放棄學業(yè)。張銀珠趕到河龍做思想工作;得知孩子家庭困難,張銀珠聯(lián)系身邊的好人和福州的義工,解決了學費和部分生活費;開學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張銀珠又到衛(wèi)校幫忙報名,預留注冊名額;開學前一天,她開著車夜馳山路30多公里,勸了2個多小時,讓孩子重返校園。 寧化七中一名學生的父親突然發(fā)重病,急需用錢。張銀珠自己捐款之外,熱心奔走,發(fā)動社會和單位捐助。那段時間,只要一接到捐款電話,或者QQ收到信息,無論多少錢,她冒著風雨就出發(fā)。她說:“一份愛心,一份信任,一份希望,怠慢不得?!?/p> 一次走訪,她了解到很多農(nóng)村孩子從未去過城區(qū),非常想到福州等城市看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銀珠幾次和福州廈門的愛心義工聯(lián)系,促成“客家學子省城行”的活動,在暑假和國慶節(jié)組織貧困學子免費游省城。 張銀珠在與孩子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深深感覺到,貧困的孩子往往有一個破碎的家庭,他們的心靈更需要溫暖和呵護。因此,她把談心解心結(jié)、走訪交朋友的方式,與孩子們打成一片,讓孩子們感覺到,在家庭之外,還有一顆“大樹”為之遮陽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