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欽在修補古籍。
福州新聞網5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桂丹/文石美祥/攝)蘸一筆特制的糨糊,刷在破損處,一片與古籍質地相近的手工紙覆上去,服帖后,再用尖頭鑷子輕輕撕掉多余的部分。整套動作連貫下來,一處書洞就補好了……靜靜坐著,每天修復泛黃破損的古籍,日復一日,讓眾多無法翻動的古籍重獲新生。聽上去,這份工作有種靜謐的神秘感。昨天,記者來到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室,走近這群神秘的“書醫(yī)”。
修復工具有數十種
竹起子、毛筆、尖頭鑷子、直尺、排刷、針錐……打開古籍修復師林鳳的工具包,大大小小二三十件工具讓記者看花了眼?!斑@還不是全部,只是修中文古籍常用的,放在工具包里方便攜帶。”林鳳說。
1996年,24歲的林鳳從圖書館學專業(yè)畢業(yè),師從莊樹林、施月英兩位前輩學習古籍修復,成為省圖書館最后通過師徒相授習得技藝的古籍修復師。轉眼20年過去了,如今,她是省圖書館資歷最深的古籍修復師。
林鳳的工具包中,僅竹起子就有8把,大多是自己做的,大小厚度各不相同,用來揭開不同樣式的古籍書頁。其中一把輕薄的竹起子顏色較其他幾個更深,末端還掛了橘形吊墜,一眼看過去便知它“最得主人恩寵”。“這是由扇柄改造的,我剛入行就開始用它。用師傅們的話說,這是包過漿的?!绷著P笑著說。做竹起子是有講究的:頭部要留竹節(jié),不容易裂開;竹起子要帶竹皮,韌性好。
林鳳撫摸著包中的馬蹄刀,深有感觸,這是師傅2000年退休時轉送給她的。師傅修書的時候還沒有美工刀,裁齊書頁時就用這種馬蹄刀。剛入門時,師傅首先遞給她一把馬蹄刀,讓她磨?!暗赌苣サ煤茫瑤煾挡艂魇诩妓?。我起初不太明白磨刀和修復古籍的關系,但還是照做了,后來明白師傅是在試我的耐心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畢竟這一行做起來繁瑣而枯燥,年輕人如果不是真的熱愛,很難長久堅持?!绷著P說,上世紀90年代,工具比較簡陋,兩位師傅就是用這些簡單的工具對館藏的大部分古籍進行了系統(tǒng)性修復?,F在,馬蹄刀已經被美工刀取代,很少用得上,但林鳳還是隨身帶著,時刻提醒自己要學習前輩堅守匠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