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青在北京租住的家中。 陳小青夫妻在北三環(huán)某小區(qū)找房。 從小父母就希望我和哥哥好好上學。我們一家四口人有8畝地,父母從同村多找了兩畝,又從別的村子租了70畝地,只希望種糧食多賣點錢,能為我們兄妹交學費。過度操勞讓他們看起來比同齡人老許多。 2003年,初中畢業(yè)后,看著父母日夜與幾十畝田地抗爭,我將所有的書本打包當廢品賣掉。強壓著內心的哭泣,我跟父母說“我不上學了”,說完裝作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干農活。那年我16歲。 輟學后的那個寒假,我?guī)е咧袖浫⊥ㄖ獣?,經同學介紹到高臺縣城幫她的親戚看魚攤兒。每次看到身著藍色校服的高中生時,眼淚怎么都忍不住。真的好想上學,怎么就那么想上學呢? 2004年,我在電視上看到甘肅婦聯(lián)和北京富平學校合作的家政培訓。在跟家人商量后,我來到了北京。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掙錢,等哥哥大學畢業(yè)。 在為期3周的培訓后,我開始在西單附近胡同里的一戶人家做保姆。家政工作很順利,也很平淡。我和這家人的良好關系一直維持到了現(xiàn)在,在北京的這些年里,那兒也成了我的一個家,不忙的時候每月都要回去看看。 那時,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每月兩天的假期里我可以去西單圖書大廈。那里的書太多了,走進去就不想出來。當時我想,北京的孩子怎么這么幸福! 2006年5月,我離開生活了一年多的雇主家,在人民大學西門附近的萬泉莊每月花280元租了一個床位,開始邊打零工邊學習。成考、自考、會計證、電腦、英語、PS(Photoshop)……培訓機構廣告上的項目我好像都學過了。 2008年7月,我正式以員工身份入職剛來北京時幫我找工作的這家社會公司,目前從事公益項目管理工作。當時打算等人大學歷證書下來就離開,沒想到一干就是8年。 這8年里,我考取了全國計算機專業(yè)人才證書,學習網絡營銷。在公司的門店里,我見到了許多和我一樣家境不好、出來當保姆的姑娘,但她們大多待不久就離開了。除了打工生活太過枯燥外,不少人都是到了一定年紀不得不回家結婚。在大城市里,她們對世界、對人生產生了新的看法,但是還有許多是她們無法改變的。 隨著工作能力的提升,我的收入也在增加。但想來,我沒有離開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作中,我建立了在學校無法形成的價值觀。我現(xiàn)在的工作所推動的公益事業(yè),跟和我一樣的底層弱勢群體息息相關,他們面臨的許多問題,正是國家快速發(fā)展過程中易被忽視的。我認為,自己一直耿耿于懷的輟學,并不是因為我的父母不夠努力。他們比當地許多人更努力,卻仍難以改變命運。我希望在工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 2016年12月30日,我和愛人按原計劃回他的老家辦理婚姻登記,被騙后曾經有過的內心掙扎和對社會的懷疑也在忙碌中慢慢平靜。 不過,我們在北京的租房之旅還得繼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