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輩子,除了讀書看報、看戲、聽音樂會,就沒什么愛好,他的駝背就是他勤奮的見證?!崩习槔钗妮x說。李文輝睡眠不好,常常是半夜12點醒來,閻肅在讀書;1點醒來,閻肅在寫作;2點醒來,閻肅沒有睡;3點醒來,閻肅還在忙。幾十年過去,天天如此。
閻肅將自己的藝術成就總結為一個字——“雜”。
對各門類藝術,他涉獵廣泛,認真取經,電影、京劇、交響樂、舞蹈、川劇、清音、雙簧、評書、粵劇、梆子……什么都看,什么都學,哪個劇種有什么絕活,精彩的段落他都清清楚楚,錢少就買最差、最便宜的票,或者十幾站地走路過去,再走路回來,省下車票買戲票。他讀書,更是包羅萬象,中國的、外國的、古典的、現(xiàn)代的,無所不讀,無所不精,許多經典名著的段落,他因太過熟悉,脫口而出。這些,都潛移默化地變成了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素養(yǎng)和竅門。
對于這種癡狂,閻肅說,“沒有辦法,愛到深處。”此世,他為藝術而生。
今天,榮譽等身,他卻一直保持冷靜的頭腦,保持勤奮的狀態(tài),因為“榮譽本身就是一種責任?!?/p>
憑借這種責任,1983年,改革開放艱難起步,閻肅創(chuàng)作的《敢問路在何方》伴隨電視劇《西游記》的熱播走進千家萬戶。這首歌唱出了中華民族勇于探索、自強不息的精神,激發(fā)了人們沖破枷鎖、投身改革開放的豪情壯志。
憑借這種責任,他創(chuàng)作于同一時期的歌劇《特區(qū)回旋曲》,藝術地反映了特區(qū)建設的成就,回答了“市場經濟到底是姓社姓資”的問題,有力地證明了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憑借這種責任,1998年,為支持抗洪搶險和災區(qū)重建,不顧68歲高齡,閻肅冒著酷暑深入抗洪一線體驗生活,策劃組織《我們萬眾一心》、《攜手筑長城》、《同舟共濟重建家園》、《愛我中華新建家園》、《抗洪英雄頌》等大型抗洪賑災義演募捐晚會,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為奪取抗災救災勝利作出突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