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活動> 基層親歷 > 正文

陳長森參加“走轉改”活動心得體會

www.oubrhjy.cn?2012-05-24 17:33? ?來源:福建記協 我來說兩句

不入“基層” 焉得“好稿”

——參加“走轉改”活動心得體會

福州晚報 陳長森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被鶎邮切侣劰ぷ鞯脑搭^活水,蘊藏著豐富而鮮活的新聞富礦。

2011年8月以來,我深入農村,走進社區(qū),奔向工地,積極投身“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采寫了4篇2000字左右的深度報道,其中《人人當股東 家家種桂花》、《走進“沒有圍墻的養(yǎng)老院”》被評為福州晚報好稿。10月、11月,我還結合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參與策劃“走基層、看文化”系列報道共6篇,該報道獨辟蹊徑,展示了基層文化建設的新鮮事,受到福州市委宣傳部的好評。

在參加“走轉改”活動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精彩的新聞往往來自基層。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寫出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

走基層 才能觸摸到百姓脈搏

2011年11月中旬,我與同事從福州驅車約3個小時,奔赴永泰縣同安鎮(zhèn)最偏遠的村子——連山村,采寫了通訊《人人當股東家家種桂花》。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與質樸的村民融洽地交談,我被強烈地震撼了。

第一點震撼是:沒想到連山村這么偏僻。從同安鎮(zhèn)到這個村要翻山越嶺,這個村四周的山頭常年云霧繚繞,當地人稱之為黃連山。正如名字一樣,這里曾經是個苦地方。過去,十里八鄉(xiāng)誰家有待嫁的閨女,只要聽說婆家是黃連山的,立刻反悔。

第二點震撼是:沒想到連山村這么富裕。村民們近幾年闖山西投資建筑業(yè)、煤炭業(yè)等發(fā)了家,如今全村86戶,百萬家產以上的有三四十戶,身家上億的大老板有好幾個。

第三點震撼是:沒想到村民們這么愛村。發(fā)家致富的村民集體回到村里,斥巨資開發(fā)建設家鄉(xiāng),讓全村老幼參股,誓將窮山溝變成現代田園鄉(xiāng)村。按照規(guī)劃,今后村子將種植油茶3000畝,同時套種桂花等名貴景觀樹1000畝。

由于連山村非常偏遠,以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從來沒有被市級以上媒體報道過。我們通過對村民的細致采訪,觸摸到了百姓的脈搏,感受到了他們的戀土情結和渴望改變家鄉(xiāng)面貌的急切心情。一個村民發(fā)自內心地對我們說:“如果不發(fā)展點什么,用不了幾年,整個村子就徹底荒廢了?!?/p>

在與村民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中,我多次受到感染,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

走基層 才能觀察到生動情景

福州2012年將實現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站)在城市社區(qū)全覆蓋。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站)究竟為老年人提供哪些服務?不少市民表示關注。為此,我在2011年12月15日至16日帶著兩名文字記者和一名攝影記者,走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站),于12月17日在《福州晚報》A9版刊發(fā)了2000多字的通訊《走進“沒有圍墻的養(yǎng)老院”》。

請看稿件片段:“記者昨天來到臺江寧化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時,正好是午餐時間,10多名老人在工作人員的招呼下,在食堂里就餐,有魚有肉。”“吃完飯,85歲的老人鄭福明剛要起身,服務站的養(yǎng)護員張云宏連忙過來攙扶老人,一步一步往老人家走去。張云宏說,她是鄭福明等4個低保老人的‘公共保姆’,每天上門為這些老人洗衣服、做衛(wèi)生、買東西,有時陪老人看病拿藥等,有空時還陪老人聊天。”“昨天上午10時許,臺江十三橋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傳出歡樂的笑聲,福建醫(yī)大人文學院社會工作系大四的4名女生,與幾名老人正在做吹乒乓球娛樂活動,女生們一直喊‘鼓勁,鼓勁……’”。

深入基層觀察是記者的基本功。如果我們沒有親臨現場,沒有仔細觀察,就無法看到這么熱鬧的場面,就無法寫出如此生動的情景。

走基層 才能捕捉到精彩鏡頭

2011年11月17日,《福州晚報》在A2、A3版推出了我與同事采寫的兩大版稿件,向讀者展示福州內河整治的現狀,第一個版是《內河整治 進展如何》,第二個版是《臟臭內河 怎樣變美》。這兩個版圖文并茂,讀者好評如潮,紛紛稱贊這兩個版很有沖擊力。

福州市政府2011年初提出對城區(qū)75條內河進行綜合整治。近一年過去了,成效到底如何,同城各媒體均沒有系統報道過。11月15日,我與同事一起,馬不停蹄奔赴晉安河、安泰河、白馬河、港頭河等有代表性的內河采訪。特別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就“臟臭內河怎樣變美”這個市民關注的問題,采用富有現場感的表述,首次帶讀者系統地直擊截污、清淤、鋪設生態(tài)砌塊、引水沖污等主要流程,捕捉到了大量精彩的鏡頭。其中有一段是這么寫的:“由于晉安河河道寬,吃水深,在其他內河整治中難得一見的大型清淤船在這里大顯身手。這艘清淤船有船的身子、挖掘機的駕駛艙和‘大爪子’,還有4個數米長的‘機械腳’,牢牢地抓住河床。才一會兒時間,‘大爪子’就從河底抓起一大把的淤泥放在了一旁的運泥船上?!边@段描寫生動形象,讀者讀后如身臨其境。

這兩個版之所以富有沖擊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提供了7張現場拍攝的精美圖片,每版各有一張大圖,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大題材 從基層寫起才更有看頭

2011年10月閉幕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福州晚報結合“走轉改”活動,從10月27日至11月22日推出“走基層、看文化”系列報道。我作為主要策劃者之一,在策劃這組報道時,指導記者從基層的細節(jié)和故事寫起,為讀者展示福州基層文化建設中的新鮮事,整組6篇報道都很有可讀性、貼近性。

這6篇稿件每篇約2000字,報道角度各有不同:《福州步行道連綴起“文化長廊”》主要介紹白馬河步行道、閩江江濱步行道等步行道成為富有福州特色的歷史文化長廊;《福州:創(chuàng)意園漸漸長成“創(chuàng)意城”》主要介紹芍園壹號等一批創(chuàng)意園成為文化企業(yè)的創(chuàng)作園和廣大市民的藝術公園;《高校民俗味 讓人眼前一亮》主要介紹掌握一項民俗藝術已成為榕城各大高校學子的新追求;《福州鄉(xiāng)村游 越游越有看頭》主要介紹福州讓本土特色文化巧妙融入鄉(xiāng)村游;《福州地產商大打“文化牌”》主要介紹福州地產商用文化提升企業(yè)美譽度;《福州看點:從登鼓山到逛坊巷》主要介紹三坊七巷修復105處歷史建筑,成為福州對外展示閩都文化的窗口和名片。

在策劃這組報道時,我體會到,策劃大題材以基層作為報道切入點,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往往能取得較好的報道效果。

結語:

基層是實踐的主戰(zhàn)場,基層是新聞的原產地。不入“基層”,焉得“好稿”?實踐證明,多數好新聞是記者用腳在基層走出來的。只要多深入基層,用心去采,用情去寫,記者就一定能夠寫出好稿件。

  • 責任編輯:黃麗紅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