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專題> 黨群 > 正文

長征史料

2016-05-04 09:47:40??來源:檔案界  責任編輯:康金山   我來說兩句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歷時兩年,跨越11個省區(qū),行程兩萬五千余里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中央紅軍長征過貴州,是這部壯麗史詩中光輝的一章。

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是毛澤東、朱德親自締造并直接率領的一支工農(nóng)武裝。這支工農(nóng)武裝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起義、贛西、贛南起義、閩西起義、平江起義所組建的紅軍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于1930年8月合編而成。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前委書記、總政治委員。共約8萬人,主要活動在以瑞金為中心的贛南、閩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直接受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領導。

中央紅軍在1930年至1931年9月,同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人民一起,連續(xù)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第一、二、三次軍事“圍剿”,勝利地保衛(wèi)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

1931年1月,中共第六屆四中全會以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統(tǒng)治了黨中央。1933年,黨中央由上海遷到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博古代理黨的總書記,使“左”傾路線更加全面地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貫徹執(zhí)行。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毛澤東由于受到王明“左”傾路線的排斥而被迫離開領導崗位,但周恩來、朱德指揮中央紅軍運用和發(fā)展了以往反“圍剿”中成功的經(jīng)驗,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仍然取得了勝利。

1933年10月,蔣介石不顧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加緊擴大侵略,中華民族處于危亡之秋的大局,推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調動100萬軍隊,200架飛機,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各個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了第五次軍事“圍剿”。其中以50萬兵力,采取“堡壘主義”步步推進戰(zhàn)術,圍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

面對敵人空前規(guī)模的軍事“圍剿”,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不顧敵強我弱的客觀事實,錯誤地認為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即是爭取中國革命完全勝利的斗爭”,“直接革命形勢在中國存在著”,“反對五次‘圍剿’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決戰(zhàn)”。極力夸大革命的形勢,提出要“御敵于國門之外”。拋棄了紅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成功經(jīng)驗,指揮紅軍采用冒險主義的“集中對集中、堡壘對堡壘”,實行“正規(guī)戰(zhàn)”、“陣地戰(zhàn)”。他們不顧敵人在裝備上、人數(shù)上大大優(yōu)于紅軍的實際情況,與敵人拼消耗,使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使紅軍善打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的特長無法發(fā)揮。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敵人三里五里一進,十里八里一推的堡壘主義作戰(zhàn)法,完全是紅軍自己的節(jié)節(jié)抗御促成的。如果我軍在內(nèi)線放棄節(jié)節(jié)抗御的戰(zhàn)法,再在必要和可能時轉向敵人的內(nèi)線打去,局面必然是另外一種”?!敖y(tǒng)治著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的所謂‘正規(guī)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方針,否認這種流動性,反對所謂‘游擊主義’……結果是得到了一個異乎尋常的大流動———二萬五千華里的長征”。

1933年11月,蔣介石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開始不久,被調到福建圍攻紅軍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發(fā)動“福建政變”,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公開宣布反對蔣介石,要求與紅軍簽訂抗日反蔣協(xié)定。然而王明“左”傾路線的領導者坐失良機,實行防御中的保守主義,使敵人在圍攻第十九路軍,扼殺了“福建人民政府”之后,得以從容地調轉頭來,加緊圍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此時,“左”傾路線領導者仍然東堵西擊,窮于應付,使紅軍越打越少,根據(jù)地越打越小。

在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導人曾對“左”傾路線領導者提出過意見,但都遭到拒絕和壓制,并被排斥在實際領導之外。最后紅軍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及后方機關,從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瑞金、雩都、長汀、寧化等地出發(fā)開始長征。

二、轉兵貴州

在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前,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先派遣紅六軍團西征,一方面打亂敵人的部署,一方面給中央紅軍長征探路。1934年8月初,紅六軍團從湘贛革命根據(jù)地出發(fā),經(jīng)過湘南、桂北和黔東南,到達黔東與紅三軍(紅二軍團)會師,然后進軍湘西,發(fā)動“湘西攻勢”,牽制敵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開始時,王明“左”傾路線領導者計劃要到湘西建立新的根據(jù)地。在長征中,他們又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采取“甬道掩護”、“大搬家”式的奪路突圍方式,抬著笨重的機器和壇壇罐罐每天只能行走一二十華里,使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蔣介石得悉中央紅軍轉移去了湘西,就在中央紅軍西行的路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線,圍堵中央紅軍。中央紅軍雖然英勇奮戰(zhàn),但損失很大,及至1934年12月初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封鎖線時,紅軍兵力損失三分之二,已由長征出發(fā)時的86859人(1934年10月8日紅一方面軍花名冊),在到達湖南、貴州邊境時,減少到3萬余人。

此時,蔣介石已完全知道中央紅軍轉移的意圖與轉移的路線,遂在紅軍北去湘西路途上的靖縣、城防、綏寧、會園一帶調集了14個師(其中敵中央軍薛岳部8個師、湘軍劉建緒6個師)共約16萬多人的兵力,布成一個大口袋等待紅軍。在中央紅軍的背后,尾追紅軍的桂軍2個軍約6萬人也緊跟到通道以南的湘桂邊界。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左”傾領導者仍然堅持要中央紅軍北上湘西去會合紅二、六軍團,讓苦戰(zhàn)兩個多月、戰(zhàn)斗力與戰(zhàn)斗人員異常削弱的紅軍,去與五六倍于己的優(yōu)勢敵軍硬拼,其結果是不難想像的。

中央紅軍挺進到湖南省通道縣時,毛澤東向中央政治局建議紅軍放棄去湘西的計劃,改為向敵人防守力量較弱的貴州進軍,并爭取主動創(chuàng)造戰(zhàn)機,打幾個勝仗,使苦戰(zhàn)兩月跋涉千里的紅軍部隊能稍事休整。毛澤東的這個建議得到中央政治局多數(shù)同志的贊同,于是中央政治局在通道縣城開了個簡短的會議。會上多數(shù)政治局委員否決了“左”傾路線的推行者、共產(chǎn)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堅持要紅軍去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的意見。在此之前,毛澤東在行軍途中先后說服了王稼祥、張聞天等人。所以在通道會議上毛澤東的建議立即得到周恩來、朱德及王稼祥、張聞天等多數(shù)同志的支持,于是中央紅軍改變前進方向,不去湘西,而調頭西進貴州。

三、黎平會議

貴州省是漢、苗、布依、侗、彝、水、回、壯、瑤、仡佬、土家、白等48個民族聚居的省份,位于云貴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川縱橫,地形復雜,交通閉塞。當時全省人口不足1000萬。統(tǒng)治貴州的地方軍閥只為中飽私囊,使地方經(jīng)濟凋敝。1929年全省除有幾個面粉、火柴及一二個小型發(fā)電廠和一些手工作坊外,幾乎沒有工業(y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此時貴州桐梓系軍閥王家烈任國民黨第二十五軍軍長兼貴州省主席,主持貴州軍政。他與蔣介石及其他軍閥矛盾重重,時常兵戎相見。

蔣介石與貴州軍閥的矛盾及貴州軍閥間派系的矛盾,大大削弱了他們在貴州的統(tǒng)治力量,也大大削弱了他們防堵紅軍入黔的力量。

當中央紅軍突破蔣介石設防的第四道封鎖線,進到湘黔邊時,蔣介石曾決定以其行營參謀長賀國光為主任,率參謀團進駐重慶,統(tǒng)帥川黔各軍閥部隊堵截紅軍,并直接電令王家烈部到黔東南防堵紅軍進入貴州。王家烈因此于11月上旬在貴陽召集二十五軍和貴州省政府高級官員開會,商討如何執(zhí)行蔣介石的命令,對紅軍進行防堵。會議決定,烏江以北的防備由侯之擔負責;猶國才部開到烏江以南,負責東路的左翼防務;王家烈所部擔任烏江以南東路的右翼防務。

王家烈的計劃雖然如此,但當時能指揮得動的只有何知重、柏輝章的2個師15個團,外加侯之擔的4個團和猶國才勉強同意抽出的2個團,共計21個團的兵力,而王家烈15個團的大部又被紅軍二、六軍團牽制在銅仁一帶,猶國才另有打算,遲遲不肯派兵。直到12月中旬,中央紅軍打到貴州邊境時,黔東南的黎平、從江、錦屏、天柱等幾個縣,才只有黔軍2個團又2個營以及一些“民團”防守。這當然不堪紅軍一擊,更不可能阻擋中央紅軍進入貴州。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由通道分兩路進入貴州黎平縣境。右路縱隊一軍團、九軍團經(jīng)靖縣新廠(新昌)、平察(平茶)由界牌進入黎平,于12月14日在黎平縣譚溪擊潰黔軍周芳仁旅1個團(第七團),以1個營占領黎平縣城。主力紅軍在黎平縣城北一帶稍事休整后,繼續(xù)向古頓、婆洞、八飄、鰲魚嘴方向前進。紅九軍團一部經(jīng)中營、高寨、敦寨等地占領老錦屏(同古)。12月25日,擊潰黔軍第十五團,俘敵百余人,繳槍百余支。

紅軍左路三、五、八軍團及軍委縱隊從播陽出發(fā),經(jīng)流團進入貴州黎平縣境,隨后分幾路,于12月15日、16日、17日進入黎平縣城。

在中央紅軍進占黎平縣城前,縣城的群眾聽到紅軍快要進城的消息,都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準備迎接紅軍。兩個月前紅六軍團西征時路過黎平,這里的群眾曾聽到紅軍宣講革命道理,親眼見到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知道紅軍是工農(nóng)的子弟兵,因此當紅軍進入黎平縣城時,群眾自動組織起三四百人,列隊來到東門外10多里的地方,敲鑼打鼓、鳴放鞭炮,迎接紅軍大部隊入城。

紅軍中央縱隊進入黎平縣城的當天,李德等人命令紅一、九軍團渡過清水江,去湘西的乾城、鳳凰地區(qū)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抵制,該命令沒有執(zhí)行。為了進一步確定中央紅軍的前進方向,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縣城胡家商店(現(xiàn)東翹街52號)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張聞天、博古和李德。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關于中央紅軍向貴州進軍的正確主張,作出了《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新的根據(jù)地的決議》。指出:“過去在湘西創(chuàng)立新的蘇維埃根據(jù)地的決議,在目前已經(jīng)是不可能并且是不適宜的。”“新的根據(jù)地應該是川黔邊地區(qū),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qū),在不利的條件下應該轉移至遵義西北地區(qū)?!薄稕Q議》還規(guī)定“在向遵義方向前進時,野戰(zhàn)軍之動作,應堅決消滅阻攔我之黔敵部隊,對蔣湘桂諸敵力爭避免大的戰(zhàn)斗,但在前進路線與上述諸敵部隊遭遇時則應打擊之,以保證我向指定地區(qū)前進”。會議還討論了中央紅軍部隊的整編方案,決定將湘江戰(zhàn)役中受到重大損失的紅五軍團和紅八軍團合編為紅五軍團,撤消紅八軍團建制;把中央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合并成一個縱隊,統(tǒng)稱中央縱隊。黎平會議使中央紅軍開始從被動轉向主動,為以后的勝利,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了基礎。

四、揮師西進

黎平會議后,紅軍揮師西進。

12月19日,中華蘇維埃中央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和中華蘇維埃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簽發(fā)了《為建立川黔邊根據(jù)地軍事行動的決定》,要求中央紅軍第一和第九軍團為右路縱隊,在占領劍河后,沿清水江向上游前進,應于12月底占領施秉地區(qū);要求第三軍團、中央軍委縱隊及第五軍團為左路縱隊,經(jīng)劍河縣的革東、臺拱(今臺江)于12月底占領黃平地區(qū)?!稕Q定》還規(guī)定了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的協(xié)同動作,指出“二、六軍團目前應在常德地區(qū)積極活動,以便調動湘敵,當湘敵所抽調之部隊已北援時,二、六軍團應重向永順西進,以后則向黔境行動,以便鉗制在銅仁之薛岳部隊,及在印江、思南之黔敵部隊”。要求“四方面軍應重新準備進攻,以便當野戰(zhàn)軍繼續(xù)向西北前進時,四方面軍能鉗制四川全部的軍隊”。

中央紅軍揮師向貴州腹地進擊,把蔣介石圍堵紅軍的十幾萬軍隊甩到了湘西。蔣介石雖然急令黔軍王家烈率部到黔東防堵,無奈王家烈的軍隊是有名的“雙槍兵”(步槍加大煙槍),戰(zhàn)斗力極弱,一與紅軍接觸即潰不成軍,紅軍所向勢如破竹。12月21日,紅軍右路縱隊一部攻占劍河縣城,25日夜,紅一軍團十五師四十三團攻占鎮(zhèn)遠縣城。26日,一軍團二師和十五師圍攻施秉縣城,并在城外擊潰黔軍宋華軒團,占領施秉。

紅軍右路縱隊完成對施秉的占領后,軍委急令一軍團第二師于12月28日協(xié)同左路縱隊三軍團攻占新老黃平縣城。其余部隊則繼續(xù)北進。12月29日,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進占余慶縣城,大部則經(jīng)龍溪、涼風哨等地,進抵烏江南岸龍場一帶。

左路縱隊三、五軍團及中央軍委縱隊于12月22日進占臺拱,12月28日在新黃平附近的東坡、五里橋一帶擊潰黔軍杜肇華旅第五、第六兩個團后,占領新黃平縣城。同日,一軍團第二師占領老黃平(今舊州)。

左路縱隊在完成對新老黃平的占領后,繼續(xù)北進,于12月31日入甕安縣境,經(jīng)老墳嘴進到猴場(今草塘),其前鋒部隊進抵烏江南岸之江界河。

隨后,軍委縱隊于31日下午進駐猴場,紅軍總司令部和部分中央領導人住在猴場宋家灣。毛澤東住在下司街祠堂。

取消錯誤軍事指揮的猴場會議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江,由西至東橫貫全省,江水湍急,兩岸或高山或陡坡,谷深水急,險灘相接,形成貴州的南北自然屏障,自古稱“烏江天險”。紅軍進到貴州腹地和烏江南岸后,王家烈懼怕紅軍“赤化黔北”,急調3個旅1個團沿遵義老君關至南塘頭的烏江各渡口構筑工事,以阻止紅軍渡過烏江。還沿江燒毀民房,銷毀船只,自以為“拒險固守,可保無虞”。王家烈還向蔣介石進言說:“必能于南岸收聚殲之效?!焙钪畵舱f:“紅軍遠征,長途跋涉,疲憊之師,必難飛渡?!?/p>

此時,在中央紅軍的背后,國民黨吳奇?zhèn)?、周渾元兩個縱隊已尾追至施秉、黃平、鎮(zhèn)遠、三都一帶。廣西軍閥也派1個軍進至都勻、獨山一帶。

面對紅軍即將到來的又一嚴重局勢,“左”傾冒險主義者仍不放棄去湘西的意圖,提出要紅軍“一是不過烏江”,在烏江南岸轉戰(zhàn);“二是回頭與紅二、六軍團會師”。

為確保中央紅軍北渡烏江在黔北建立新的根據(jù)地戰(zhàn)略意圖的實施,糾正“左”傾冒險主義者的錯誤,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烏江南岸的甕安縣猴場召開會議。在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的堅持下,中央政治局再次否定了“左”傾冒險主義者去湘西的錯誤主張,重申黎平會議作出的關于渡過烏江、向黔北發(fā)展以建立新的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意圖不變。猴場會議事實上取消了李德、博古軍事上對中央紅軍的錯誤領導,作出了《關于渡江后的行動方針的決定》,并命令紅軍立即渡江,“立刻準備在川黔邊廣大地區(qū)內(nèi)轉入反攻,主要是和蔣介石主力部隊(如薛岳的第二兵團)或其他部隊作戰(zhàn),首先消滅他的一部,來徹底粉碎五次‘圍剿’,建立川黔邊新蘇區(qū)根據(jù)地,首先是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qū),然后向川南發(fā)展”。并號召全黨全軍為實施這一決定而奮斗。

紅軍總政治部根據(jù)會議精神,即日起草了《總政治部關于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下發(fā)各部,《指示》詳盡地分析了貴州白軍部隊的特點,指出其“士兵生活極端惡化,并受長官極殘酷的、封建式的虐待與壓迫”等等?!吨甘尽犯鶕?jù)貴州白軍士兵的特點,制定了瓦解貴州白軍的宣傳提綱和口號,如“不打抗日白軍,嘩變拖槍當紅軍打日本”、“紅軍為解放貴州群眾而來,嘩變拖槍當紅軍來打土豪分田地,赤化貴州”、“苗、瑤兄弟不替壓迫苗、瑤族的國民黨軍閥當兵,嘩變拖槍到紅軍來”等等,要求全體紅軍戰(zhàn)士積極開展瓦解白軍的工作,通過寫標語、畫漫畫、散發(fā)宣傳品、火線喊話等形式,把這些精神“具體化、通俗化的深入到貴州白軍士兵中去”。同日,紅軍總政治部再次發(fā)出《給中央軍的黔軍弟兄們的信》,號召中央軍士兵及黔軍士兵拖槍過來當紅軍,建立自己的工農(nóng)兵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

這些活動,都為紅軍打過烏江,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革命根據(jù)地作了準備。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