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湖村:畬族文化活字典 2017-01-03 09:07:16??來源:福建省旅游局責任編輯:陳曉青 我來說兩句 |
⑶畬族婚俗:畬族婚禮有其特質與豐富的內涵,儀式隆重而講究,由議婚、訂婚、做表姐、做親家伯、成親五大部分組成。婚俗最大的特點是“俗不離歌”,唱山歌貫穿于戀愛到完婚的全過程,尤其是婚禮上的“做暖房”,且歌且舞,獨具民族風味。畬族婚禮上拜堂自古都有“男跪女不跪”的風俗,以此彰顯畬族婦女的地位。霍口畬族鄉(xiāng)長期的農耕歷史和相對穩(wěn)定的文化環(huán)境,使大量的原始婚俗禮儀被保留下來。這種畬族婚禮儀式體現了古老的畬族母系文化,承載著畬族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2005年被列入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⑷畬族山歌:畬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許多有關畬族的歷史、傳說、故事,都是以詩歌的形式流傳下來。畬族山歌主要分為歷史歌(即畬族祖宗歌)、故事歌(含小說歌)、時令歌(含勞動歌)、時政歌(含解放歌,又稱新歌)、情歌和雜歌(含謎語歌、詠物歌、敘事歌)等六大類。畬歌曲調抒情優(yōu)美,節(jié)奏多變,內容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題材廣泛,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畬族群眾不同時期的生活樣式、民俗風情,歷史足跡。畬歌是畬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對民族音樂、歷史、社會、民俗方面的學科研究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價值,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的寶貴財富。2007年被列入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⑸畬族苧布織染縫紉技藝:畬族苧布織染縫紉技藝簡稱“苧麻”,主要是指紡織苧麻布、腰帶(蠶絲彩帶)和其他飾物。織染苧麻布從擰線、圈線、紡線、游線到織布、染布、游布共七個過程,工藝流程多,工序復雜;織腰帶等則以自養(yǎng)桑蠶抽成絲線做“經”,購各種顏色的棉紗線做緯,相對啟動生產容易,可隨需即織。其制作的勞動裳具有通風不粘皮膚的特點,日常裳具有相對保溫、平整不皺、紋理均勻的特點,制成的畬族鳳凰裝深受族民喜愛和收藏家的收藏。目前,紡織、印染仍是畬族地區(qū)保留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之一,2007年被列入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