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6.jpg)
5月31日,福建省援藏工作隊隊員來到昌都市第二兒童福利院,開展公益捐贈活動。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7.jpg)
洛隆縣馬利鎮(zhèn)的福建新村里,福建援藏干部在查看新村規(guī)劃。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8.jpg)
八宿縣人民醫(yī)院由福州市對口援助興建,項目總投資近5000萬元。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9.jpg)
廈門國企廈工在左貢縣設立廈工機械技能操作培訓基地,免費為當地的貧困戶培訓機械操作。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a.jpg)
泉州援藏工作隊聯絡企業(yè)為洛隆縣中學校醫(yī)務室配備了電腦、擔架、輪椅、藥柜等。圖為一名學生在校醫(yī)務室看腳傷。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b.jpg)
在福建組團式教育援藏對口援助的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師生們在做快閃活動。
![](../../../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90715/b083feae20ed1e9612871c.jpg)
福建援藏干部、邊壩縣農牧局副局長林成勇在指導當地群眾引種他從福建東山老家?guī)淼募t薯苗和番茄苗。
東南網7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宏雄/文 林熙/圖)
格?;ㄩ_,雪山作證。
從2016年7月起,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簡稱“閩八援”)43名黨政干部和246名專業(yè)人才,來到西藏昌都市,把汗水和智慧灑在雪域高原,用心用情用力改變著藏東大地。
“團結奉獻、真情融入、不畏艱難、不辱使命”。
3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閩八援的莊嚴承諾,已化作累累碩果。
3年,計劃內外共投入資金8.41億元,實施170個項目,爭取社會支持1.8億元,對口支援昌都市八宿、左貢、洛隆、邊壩等4個縣今年將全面實現脫貧……
踏雪冰山下,家國在心間。
閩八援,譜寫了新時代閩藏“民族團結一家親”新篇章。
民生為先,對口支援不遺余力
來到福建對口支援四個縣的“福建新村”,不時看到拔地而起的一棟棟新樓,特別醒目。
每個對口縣都援建有2至3個“福建新村”。
在洛隆縣馬利鎮(zhèn)所在地玉易村,藏族同胞扎噶望著滿目金黃的青稞,眼里流露出豐收的喜悅……讓她更為驚喜的是,一家人告別了世代居住的土壘屋子,搬進援建的寬敞明亮的“大洋房”?!拔椰F在非常、非常的幸福,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福建人民……”談起現在的生活,她不斷重復著“非常”這兩個字。扎噶一家四口,過去住在山上,到鎮(zhèn)里得幾個小時,靠養(yǎng)幾頭牦牛過日子。如今搬進的是100平方米的套房,拎包入住,還配備了價值1萬多元的家具。為了解決她一家的生計問題,政府安排她每月1800元的清潔員工作、每月3500元的“生態(tài)崗位補助”,再加上低保,三個小孩上學包吃、包住、包學費,生活無憂。
在離馬利鎮(zhèn)40公里的布許村,又是一個棟棟像別墅的“福建新村”。一期17棟商住樓即將“交鑰匙”,水、電、路、有線電視、光纖等基礎設施一步到位。鎮(zhèn)長李有成介紹起新村建設滔滔不絕:新村每套面積從75到185平方米不等,按每人25平方米居住面積分配,可解決29戶、150人居住。搬遷來的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新村地處349國道旁,援建選址科學,還配套了種植業(yè)、加工業(yè)、養(yǎng)殖業(yè)、資源開發(fā)、商貿流通等五個產業(yè)項目……
“福建新村”建設,在昌都樹立起了“福建品牌”。
選址,堅持“三靠近”(靠近城鎮(zhèn)、交通要道、產業(yè)園區(qū))、“兩避讓”(避讓地質災害隱患處和地震斷裂帶),讓易地搬遷戶住得下、能就業(yè)、可發(fā)展。3年來,在四個對口縣投入資金2.34億元,建設了11個小康示范村,共安置貧困農牧民1200多戶、6000多人。在洛隆縣集中扶貧搬遷點,引進實施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已開始向農牧民分紅,讓搬遷群眾長期受益。
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經濟發(fā)展受制約,昌都有28%的人口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如何援昌?福建援藏隊首先解決“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
“80%、1234,這是3年援昌工作始終不變的堅守。”閩八援領隊、昌都市委副書記周青松用這幾個數字進行高度概括:援建資金“80%用于基層、80%用于民生”;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這一中心,突出“民生改善、產業(yè)發(fā)展”兩個重點,資金和項目向“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基層基礎”三個方面傾斜,應用“延伸結對體系、全員招商引資、千人培訓計劃、愛在昌都公益活動”四個抓手。
一個個民生項目,在藏東大地留下深深的“福建印記”——
每個對口縣都援建一所醫(yī)院。
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落后是藏區(qū)的另一個突出問題。為此,在4個對口縣各建設一個二級醫(yī)院,建設市疾控中心,計劃外支持建設昌都市婦幼保健院。福建還派出了兩批39名專技人員進藏,選送當地干部來閩舉辦培訓30多場次,選派1500多人次來閩培訓掛職。
“這么先進的醫(yī)院在我們內地也不多見!”在昌都市卡若區(qū)通夏村,市婦幼保健院門診樓現代氣派,讓人不得不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醫(yī)院門診樓共四層,建筑面積15440平方米,科室齊全。“這是福建人民送給昌都人民的一份大禮物!”醫(yī)院負責人憶往事,無限感激:福建主要領導來這里考察時,了解到昌都婦幼兒童缺醫(yī)少藥的狀況,當場拍板額外給1億元投資興建,還爭取福建河仁基金會捐贈1000萬購置設備……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星星之火點燃希望。
閩八援主動作為,把衛(wèi)生援藏作為重要工作之一。為了讓手足畸形兒童能獲得健康成長的機會,自2017年起開展“愛在昌都,杏林送暖”活動,組織專家篩查確診了全市264位患兒,并承擔患兒手術治療費用不能報銷的部分。目前已有150多名患者得到醫(yī)治,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愛心工程”“民族團結工程”。
每個對口縣還建設一個高標準的中學。
幫扶,向著結對延伸。省對市、市對縣,又延伸到鄉(xiāng)、延伸到村,構建了省、市、縣(區(qū))、鎮(zhèn)、村五級共111個幫扶體系,實現4個對口縣46個鄉(xiāng)鎮(zhèn)386個村居結對幫扶全覆蓋。同時,每位援藏干部結對幫助1至3戶貧困戶。
民生為先,民生為大。福建對口援昌以來,我省共安排7.52億元用于昌都民生領域。
為填補昌都城市公交空白,安排計劃外援藏資金1040萬元投入城市公交系統(tǒng)建設,定制采購26輛純電動車及充電樁。去年12月1日,3條公交路線開通,徹底改變昌都市區(qū)及近郊沒有城市公交的歷史。
在左貢縣城,廈門市對口援建一條全長1484米的山地休閑健身步道棧道;在邊壩縣城,云霄縣對口援建了一條近千米的步道。從此,左貢、邊壩人民有了運動休閑的好去處……
授人以漁,“造血”援助精心謀劃
授人以漁,這是援藏的時代召喚。
在距八宿縣城8公里的白瑪鎮(zhèn)西巴村一個山頭,機械轟鳴,運輸車輛穿梭往來,一個現代化的水泥廠拔地而起,正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這是閩八援到昌都后引進的最大投資項目——八宿縣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0億元,年產水泥110萬噸。建成后可直接解決4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業(yè),間接帶動1000多名群眾增收,每年可為地方創(chuàng)造1.5億元的稅收。
“如果沒有援藏隊的鍥而不舍,八宿就沒有這個‘下金蛋’的項目?!卑怂蘅h委書記吳應海把這句話常掛在嘴上?!澳鞘?017年3月6日,我們陪縣長調研縣垃圾填埋場項目時,偶然發(fā)現該場地上遍地散落著石灰?guī)r石頭,頓時覺得八宿的發(fā)展機會來了。”福州市援藏工作組組長、八宿縣委副書記鄭浩回憶項目引進過程時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經過勘察,確定這里石灰?guī)r質量高且豐富,然而這個項目卻不在自治區(qū)“十三五”規(guī)劃的籃子里。為了“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福州援藏工作組前后四次進京,10多次赴拉薩,可研、匯報、協調……終于在第二年3月22日正式簽訂投資協議,還爭取到公司授讓給縣里30%股權。“這一天,我對著雪域高原喊出:我們終于成功了!”
要下“金蛋”,就得有“金雞”。
邊壩是昌都最偏遠的縣,縣城距昌都市區(qū)近500公里,經濟相對落后,但這里的氣候和土壤適合種植水果和蔬菜。2017年,漳州龍巖援藏工作組看到當地的潛在優(yōu)勢,建議在草卡鎮(zhèn)建設蔬菜產業(yè)園,建設大棚,并派農業(yè)專家赴昌指導?!拔易饬?個大棚種植蔬菜,去年每個大棚凈收入可達1.3萬元,今年收入會更多?!币晃徊刈遛r牧民高興地說,這里吃菜長期靠外運的歷史將成為過去。
在左貢縣中林卡鄉(xiāng),一個萬畝葡萄產業(yè)園正在崛起。廈門援藏工作組引進廈門成功紅實業(yè)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盤活葡萄基地,并在靠近國道的玉達鎮(zhèn)夯達村建設葡萄酒廠,從釀造、罐裝到儲存一條龍,年產值可達3億元。
“造血”,福建全力傾注、精心謀劃。
閩八援想到了閩商。2016年11月,剛進昌都才3個月的援藏隊,召開了在藏閩商工作懇談會,誠邀在拉薩等地事業(yè)有成的閩商來投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短短兩個月,閩商就與卡若區(qū)政府簽訂了佳博家居建材物流園項目。項目占地總面積33畝,建筑總面積23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可容納近220戶商家入駐,可為當地居民以及貧困戶提供300個以上就業(yè)崗位,可為當地財政稅收增加近億元。
閩商架起了閩昌合作之橋。2018年5月,閩八援推動成立了福建企業(yè)促進會,如今企業(yè)會員單位有50家,經營范圍包括開發(fā)投資、建筑施工、金銀珠寶、建材批發(fā)、機械銷售、木雕工藝……
產業(yè)在對接。促進閩藏兩地優(yōu)勢產業(yè)互補,協調推動閩藏農業(yè)部門簽訂《菌草技術在西藏推廣應用合作協議》。在福州舉辦西藏丁青象牙玉開發(fā)研討會,邀請省寶玉石協會到昌都市考察指導象牙玉開發(fā)。組織參加各類重大展會,通過市場力量在福州、廈門、泉州建設昌都文化特色產品展示中心,發(fā)揮以商引商作用;福建武夷酒業(yè)、福州奇新食品有限公司與八宿縣糧油公司合資開發(fā)出蕎麥酒系列產品。預計到2020年,這些招商引資的企業(yè)可為當地增加稅收2億元以上,解決4000個就業(yè)崗位。
國企在幫扶。廈門市國資委組織4家國有企業(yè)與左貢縣聯合成立左貢縣廈康經濟發(fā)展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實施廈門農牧生態(tài)科技園項目。積極引入福建優(yōu)質企業(yè)到西藏,漳州片仔癀與邊壩縣合作建設林麝人工養(yǎng)殖基地,開設片仔癀產品體驗館。福建電子信息集團與昌都市政府簽訂有關智慧昌都建設的《技術支援協議》,廈門信息集團援建昌都市智慧黨建系統(tǒng),智慧昌都建設走在自治區(qū)各地市前列。
科技在馳援。福建省科技廳與昌都新區(qū)管委會共建的閩昌眾創(chuàng)空間,成為昌都首個也是容量最大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載體。目前,該空間在孵企業(yè)34家,已成功孵化企業(yè)4家,其中2家被評為昌都市龍頭企業(yè),吸引20多名大學畢業(yè)生在該空間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同時帶動本地貧困農牧民等就業(yè)100人以上,成為“雪域昌都一朵亮麗的創(chuàng)新之花”。
精準實施“千人培訓計劃”。每年選派1000名干部人才赴福建培訓、掛職,2016年以來已選派3000多人到福建培訓,220人到福建跟班或掛職;邀請200多名福建各類專家到昌都授課,培訓當地干部人才1萬多人次。
3年,閩八援共為昌都引進企業(yè)50家,注冊資金15億元。
一個個產業(yè)項目,一項項“造血”工程,宛如一朵朵象征著幸福的格?;ㄊ㈤_在三江大地。
星火燎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當好昌都人,做好昌都事。”每個援昌干部,秉持福建人敢拼會贏的精神,將東部地區(qū)先進的思想、觀念、制度帶到了昌都,讓雪域高原感受到他們帶來的熱度。
“我深知,單純做好股室的管理顯然是不夠的,更重要是深入一線指導督導,幫助提高教學質量?!边@是洛隆縣教育局副局長、專技援藏教師盧世鋒的援藏感悟。初到洛隆,盧世鋒便走訪所有學校,發(fā)現洛隆教育存在課堂滿堂灌、互動少等問題。為此,他一手抓教研提升,一手抓督導考核。以“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賽課活動和教師技能大賽、推門聽課為抓手,在全縣基層學校掀起比學趕超的崗位練兵高潮,并逐步建立一套從管理層到課堂的質量監(jiān)控督導體系。
教育,雪域高原上的“啟明星”。2016年開始實施“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以后,來自福建的130名教師先后來昌支教。在福建援助的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福建援藏教師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參與對骨干教師和學校名師的培養(yǎng),建立“一對一”“一對多”的師徒結對、帶崗培訓幫扶機制,加強閩昌兩地教育理念對接。開展幫扶教師上示范課,以示范課為媒,搭建教師專業(yè)成長平臺。今年,昌都三高高考上線率達82.9%,比2016年提高22個百分點。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這是閩八援的追求。
“推動援藏工作向深層次轉變?!辈际形M織部副部長蘇永波狠抓“精準培訓”:理論培訓,實現全市黨員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訓全覆蓋;專業(yè)能力培訓,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每年舉辦10期專題研討班;開設領導干部大講堂,每季度邀請一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到昌都授課;脫貧攻堅培訓,舉辦專題講座,向扶貧系統(tǒng)干部贈送習總書記著作《擺脫貧困》;建立片區(qū)黨校,開發(fā)漢藏雙語微黨課視頻……3年來,全市2.4萬名干部普遍輪訓一遍,6460人赴區(qū)外培訓,選派450人赴區(qū)外掛職鍛煉。
昌都市文化局黨組書記張立峰大力推進精神文化援藏:推動福建與昌都簽訂文化援昌合作協議,連續(xù)3年組織昌都市文藝巡演團赴福建開展“康巴風·閩藏情”文藝巡演、參加福建藝術節(jié)等活動,舉辦10場專場演出;首次在昌都舉辦閩寧藏疆渝五省區(qū)文物保護高級研討班;組織“古田會議精神雪域行”展覽活動,展現福建與昌都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增進閩藏兩地的文化認同。
“實施精神文化援藏,這是援藏干部應擔負的使命!”昌都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嚴掛忠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舉辦三屆“書香昌都”讀者節(jié),大力實施農家書屋(寺廟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加強市場監(jiān)管,建立廣播電視節(jié)目“三審制”,設立昌都市優(yōu)秀電視新聞獎,組建審讀鑒定中心;加強黨的建設,制定局黨組會議、月工作例會等十多項制度,推進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施精神文化援藏工程,組織拍攝民族團結與援藏題材電影《太陽與月亮》,將于2019年下半年公映;建設17個“福建書屋”。
“我們來援藏,要樹立一種正氣!”昌都市法制辦副主任謝雅星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推動出臺《昌都市人民政府行政應訴工作辦法(試行)》,行政應訴3件,辦結2件,法院判決維持市政府復議決定。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首次作為被告參加案件審理,他受市長委托代理出庭,市人社局局長一起出庭,成為應訴的昌都市行政機關首位主要負責人,并首次組織相關負責人旁聽庭審。
“要努力當好一名組織員、宣傳員、聯絡員、服務員和示范員,為昌都旅游與福建旅游交流合作架起友誼的橋梁,為昌都旅游快速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辈际新糜伟l(fā)展局局長林湫說。他著力開展援藏廁所新建及重點旅游景區(qū)(點)旅游廁所改造、提升等工作,撬動全市修建廁所160余座。廁所建設管理成為昌都的示范典型,引領風潮,在西藏掀起了“廁所革命”。
“進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
閩八援自進昌第一天起,就著力打造一支“忠誠團結、堅韌奉獻、干凈有為”援藏鐵軍,不斷凝聚援藏合力,真情澆灌民族團結友誼之花。設立臨時黨委,通過抓黨建帶援建。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開展以“擁戴核心走在前、保衛(wèi)藍天走在前、脫貧攻堅走在前、增進團結走在前、廉潔自律走在前”為主要內容的“五個走在前”活動,堅定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和治藏方略。出臺臨時黨委和領導小組議事規(guī)則,每季度召開一次臨時黨委會議研究“三重一大”事項,日常事務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制定援藏干部人才管理規(guī)定、援藏干部人才日??己宿k法等6項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行“每周一學”;開設援藏干部論壇,建立起一支“拿得出、能戰(zhàn)斗”的隊伍。
有志而去,有為而歸。3年來,閩八援獲得省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指示60多條次,在全國援藏工作考核中獲得優(yōu)秀等次,援藏干部獲省部級表彰32人次……
漫漫艱辛路,濃濃援藏情。
閩八援,打下了堅實的制度、產業(yè)、硬件和感情基礎,矗立起了“福建援藏”品牌!
閩八援,帶著援藏豐碩成果,帶著閩藏人民的深情厚誼,滿載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