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兑?guī)定》全文共二十三條,要求縣處級副職以上干部,每年1月31日前集中報告上一年度家庭財產、本人婚姻變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國外等事項;并明確規(guī)定瞞報謊報將受紀律處分。1995年發(fā)布的《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guī)定》、2006年發(fā)布的《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同時廢止。
《關于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是中國關于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的里程碑式文獻。這一規(guī)定不僅明確了領導干部個人的財產申報制度,而且進一步將領導干部的家庭財產納入到了申報體系之中。對于一些領導干部來說,家庭財產可能是遠甚于個人財產的內容,如果不報告家庭財產而僅僅報告?zhèn)€人財產,那么,多數(shù)領導干部完全可以是清正廉明的典范。
因為,伴隨著時代的變化,官員已經沒有必要通過個人貪污、受賄來致富,那僅僅是腐敗的初級階段。這么多年來,落馬的腐敗官員中依靠個人貪污和受賄的不勝枚舉,但也有一部分是依靠為家庭經營公司提供方便而致富的,這一部分官員隱蔽性很強,家庭成員經營公司可以不在本人轄地進行,而可以和其他官員形成利益交換。比如甲在乙處經營公司,乙在丙處經營公司,丙在甲處經營公司,如此一來二去,互相給予優(yōu)惠政策,互相大開綠燈,家庭成員一個個成為了企業(yè)家,還可以美其名曰依靠個人能力。更危險的是,這是一種鉆制度漏洞的腐敗行為,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摒棄貪污、行賄這樣的傳統(tǒng)腐敗形式,只需要在經商過程中給予方便,足可獲取想象中的財富。這實際上是新的財富分配格局。
類似腐敗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正有成為官員腐敗主要形式的趨勢。倘若僅僅規(guī)定官員個人財產須申報,而不要求官員匯報家庭財產,那么官員完全可以使自己一邊呈現(xiàn)兩袖清風的狀態(tài),一邊享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自己變成“兩面派”:臺上大呼要清正廉明,臺下子女縱橫商場,斬獲無數(shù)。當然,官員親屬經商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發(fā)生腐敗,在這個時代,依靠個人聰明才智發(fā)財?shù)拇笥腥嗽?,不能因為某人是官員親屬就不能擁有聰明才智,就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勇做弄潮兒。然而,問題的核心不在這兒,核心在于為什么官員尤其是高級官員的親屬從商越來越多,為什么他們從商的成功率遠高于一般民營企業(yè)家?追問原因,無外乎官員的親屬可以通過權力的勾兌拿到最好的資源,并且可以運用權力排斥其他競爭者,使自己能夠獲得商業(yè)上的“通吃”格局。這種情況就不是什么官商勾結的問題了,而是亦官亦商,在一個家族之中,官商合流。
1989年7月27日,中央曾經出臺過一個文件,其中有一條就是制止高干子女經商??上Ф嗄赀^去了,高級干部親屬經商的問題并沒有被根本遏制住。現(xiàn)在,中央規(guī)定副處級以上干部必須報告家庭財產狀況,事實上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反腐手段,可以通過對領導干部家庭財產的核查而搞清楚腐敗發(fā)生的趨勢,進而對癥下藥。
以權力來經商,其實算得上是當今社會最大的腐敗,也是當今制度的一大怪胎。怪在哪里呢?是說一批腐敗官員既享受到計劃權力所帶來的好處,也借助權力享受到市場經濟的好處。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計劃市場經濟,是一種對具備權力背景的官商最優(yōu)的制度,卻是對市場經濟其他參與者最劣的制度。
嚴厲打擊官員親屬經商,要求官員必須向組織上匯報家庭財產,這是反腐敗的標志性進步,是對腐敗新形勢審時度勢而做出的新反制措施。通過對官員家庭財產分布信息的掌握,中央和地方紀檢部門既可以對權力使用的動向有一個宏觀上的清晰判斷,也可由此對當前的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做出更準確的預判,將限制權力、推動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改革往縱深處推進。
(作者系資深時事評論員)
- 2010-07-13領導干部財產申報是一場革命
- 2010-07-12財產申報,堵“大洞”也要堵“小洞”
- 2010-07-08財產申報制度改革不能獨立于政改之外
- 2010-03-16非洲窮國肯尼亞緣何能實現(xiàn)官員財產申報
- 2010-03-15選舉法修改能否成為財產申報契機
- 2010-03-11等制度健全了,官員財產申報還有何意義?
- 2010-03-11財產申報是時機還是動機“不成熟”
- 2010-03-08試看財產申報制度的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