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歡慶氣氛尚未退溫,與此有關的“負擔”已經出現不少。遺憾的是,這些并不全是“甜蜜的負擔”。其一,在“(過年)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的調查中,47.48%的網友稱“過年開銷太大”,21.67%的網友稱“走親訪友太累”(《大眾日報》2月8日)。其二,今年春節(jié),“官二代”們成了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的主客。紅包變相行賄問題引起親子矛盾;另外,隨著畢業(yè)年級寒假補習引起的學習氣氛的緊張,“官二代”最先暴露出了“考試焦慮”(《北京晚報》2月8日)。
普通人家收入有限,過年時節(jié)不堪開銷重負,連年味中都摻進了些許痛苦色彩;與此對比的是:“官二代”為了變味的紅包、畸形的受教育權力,與家庭產生矛盾,動輒被送進心理咨詢中心。事實上,這些都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唯一具有探討意義的是:這種強弱對比的代際傳播,以及這種傳播過程的常態(tài)化。
因為各種因素造就的生活成本提高、普通人壓力增大,是一種常態(tài)。摻雜在年節(jié)的美好與甜蜜中,這種壓力更加具有了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意味。同樣的,能夠將子女接受紅包、要求父母釋放特權問題訴諸心理咨詢中心,在表明“官二代”特權心理嚴重的同時,也無疑表明:官員本身到“官二代”之間的權力流動已經變成了常態(tài)。
紅包變相行賄不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止這一例。同樣的,因為上一輩在教育部門工作,小學與中學的升學問題都被很好解決,進而不想參加高考的孩子,誰敢說這只是一小部分?在這些大量存在的事實背后,是貧乏與特權之間的尖銳對比,以及這種對比在“二代”中間的流動性傳播。更為可怕的是:公眾對于這種對比、傳播的無奈,以及無奈背后的麻木。正是這種麻木造成了當事者的坦坦蕩蕩、沒有絲毫羞赧。
有關的新聞出了無數次,同時,與此相關的監(jiān)督也在不斷加強。在春節(jié)的甜蜜背景中,這一問題無疑是得到了放大與凸顯,無疑更具振聾發(fā)聵的意義。在關注春晚、關注大城市的煙花爆竹與消防安全問題的同時,關注到這些,意義絕不止于為春節(jié)的祥和潑涼水。
- 2011-02-09“官二代”的沉淪是誰的悲哀
- 2011-01-06公開特招官二代挑戰(zhàn)社會公理
- 2010-12-28“官二代”招聘咋就能“非誠勿擾”
- 2010-12-27冷水江官二代“制度化”就業(yè)的警示
- 2010-12-27謹防事業(yè)單位淪為“官二代”后花園
- 2010-12-27“官二代”的公務員之路何以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