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北上廣”是城市反思的一面鏡子
www.fjnet.cn?2011-10-28 09:25? 張遇哲?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這兩年,有關逃離“北上廣”的話題受到社會關注。原以為在小地方生活,壓力會更小、過得會更舒服,但事實并非如此?;氐蕉?、三線城市的“都市人”,感覺又跳進了一個“圍城”。于是,近期逃回“北上廣”的話題引發(fā)了新一輪熱議。(10月27日《人民日報》)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橋段,“哥還在猶豫要不要逃離北上廣,人家已經開始逃回北上廣了”。短短兩年間,從因為高房價、高物價、快節(jié)奏而逃離“北上廣”,到逃回“北上廣”繼續(xù)打拼,這場人才資源的“折返跑”著實頗有戲劇性。 這其中,變化的不是城市,而是人們的心態(tài)。一番歸去來,城市白領們終于體會到“人生何處不‘圍城’”的苦澀。當初在大城市,房子貴、交通難、生活煩、票子不夠花,成為很多身處“北上廣”的人逃離理由。但真的身處二三線城市,才發(fā)現這里遠非夢想天堂:小地方物價低,但收入也低;生活比較單調,遠沒有大城市豐富多彩,于是見過大城市生活五彩斑斕的白領一族,發(fā)現自己再也無法適應;更要命的是,小地方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做事要講關系、論人情,發(fā)展或許更難。 在人生的岔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在大城市發(fā)展,亦或是到小城市謀生?或許,這個問題注定只能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應該說,沒有最好的地方,只有最適合的平臺。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也應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這場“折返跑”一笑而過。 實際上,從“逃離北上廣”到“逃回北上廣”,不是成長中的一段彎路,也不僅僅是豐富個人的工作履歷,個中滋味將大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的酸甜苦澀展示得淋漓盡致,應該成為城市反思的一面鏡子。 一方面,大城市不應感到洋洋自得,它并不是這場游戲的贏家。逃回北上廣只是人們無奈之下的次優(yōu)選擇,因為大城市往往更加開放、相對公平,所以為了夢想不得不繼續(xù)忍受買房難、堵車、物價高等城市病的煎熬。安居艱難,何談樂業(yè)?這一系列現實問題,不僅給城市蟻族帶來無盡痛楚,更影響城市的創(chuàng)造力迸發(fā)與和諧發(fā)展。為此,城市管理者必須深刻反思,采取調控房價物價、完善公共交通等有效舉措,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緩釋民生焦慮,真正成為優(yōu)秀人才發(fā)展和創(chuàng)業(yè)的熱土。 同時,二三線城市也要反思,為何對年輕人才需求量大面廣的地方,卻最終留不住人才?究其原因,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滯后,無法滿足年輕人的精神需求;拼爹拼關系、蘿卜招聘、裙帶關系,大大阻塞了階層向上流通的通道,讓平民子弟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在這場無形的人才資源爭奪戰(zhàn)中,二三線城市和地方基層更要看清自己的差距,努力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倡導更加規(guī)范有序的社會氛圍,搭建宜生活宜創(chuàng)業(yè)的發(fā)展平臺,從而筑巢引鳳,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贏得人才支撐。 昨天,我們?yōu)榱烁叻績r逃離北上廣;今天,我們因為關系網逃回北上廣;明天,當北上廣的承載能力趨于飽和,城市病集中爆發(fā),我們又將逃到哪里?這個沉重的命題,留待我們共同求解。唯有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都能揚長避短,各具特色,形成人才資源的良性分流和合理配置,整個社會才能和諧發(fā)展,每個個體才能活得精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8]逃回北上廣,無處安放的青春
- [ 10-28]“北上廣”:逃來逃去,逃向何方
- [ 07-19]逃回北上廣背后的“文化圍城”
- [ 07-18]年輕人為什么又逃回“北上廣”
- [ 04-18]“北上廣”房價降了,二三線城市呢?
- [ 07-30]逃離北上廣道路更寬敞
- [ 07-30]“逃離北上廣”,不過是觀念進步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