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錯案問責理應從領導開始

www.fjnet.cn?2012-09-18 18:01? 郭喜林?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如果法院和法官審案不認真,就會造成冤假錯案。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有時會讓無緣無故的人經濟上遭受巨大損失,有時會讓冤枉的人“腦袋搬家”。這樣的冤假錯案在全國發(fā)生過多起,大家都見證了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糾正錯案的趙作海冤案。

值得稱道的是,河南法院系統不僅能知錯就改,而且能在率先實施錯案問責制。今年三月份在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小組討論時提出議案,并已在全省法院系統實行了對辦案法官的錯案問責制?,F在,他們又在制定新的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據大河報9月18日報道,“為避免追小不追大的問題,今后法官出問題,不僅要懲辦有錯法官,院長也要擔責……”9月17日上午,省高院紀檢組長王宏昌宣讀了省高院即將實行的《全省法院關于實行領導干部問責的規(guī)定》,和以往問責從下往上追究責任不同,該規(guī)定要問責的對象則直接為全省各級法院及其內設部門的領導成員。按照該規(guī)定,法院領導有以下情形的,應當進行問責。不認真貫徹執(zhí)行中央、省委、上級法院的有關決策部署,造成工作嚴重失誤或出現重大偏差,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在審判、執(zhí)行、司法政務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嚴重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引發(fā)群體性事件或者造成其他惡劣影響的;“一崗雙責”意識淡薄,對所屬單位、部門干警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監(jiān)督,在其職責范圍內發(fā)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對造成重大影響的案件或嚴重違法違紀問題隱瞞不報、壓案不查,包庇袒護的,或者對上級交辦的違法違紀案件故意拖延或者拒不辦理的;對涉訴信訪工作處置不當,未按有關規(guī)定落實領導專辦責任、久拖不決,導致大規(guī)模集體上訪或者重復上訪,造成惡劣影響的;違反財經紀律,造成惡劣影響的;其他給法院工作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失職行為。責任人追究不僅要拿當事法官“開刀”,而且要從上到下進行問責。這個制度不僅好,而且富有創(chuàng)意。其實也是的,錯案有時雖然出在法官身上,但有時的人情案卻是領導們交辦的,法官不敢不從。因此,如果有了錯案只追究當事法官的責任,很可能讓法官代領導受過,而且很可能丟了飯碗。

這樣不但好,而且能夠促使領導任何時候都不敢怠慢法律法規(guī),時刻都會嚴格要求所屬法官依法辦案,會減少和避免人情案。更會在受理案件時,認真地對公安機關所移交的案件進行復審,發(fā)現問題會認真對待。在審理案件時,法官不敢徇私枉法。

還是毛主席說得對:“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只要我們認真去對待每一項工作,認真關注案件的每一個細小的細節(jié),就能避免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只要我們的法官能夠對所運用的法律法規(guī)條款做到了如指掌,就不會在審理和判決時運用法律失當,就不會冤枉任何一個好人。

法官頭頂國徽,代表者國家的尊嚴和法律的威震如山,肩膀上所扛得天平,那是鐵肩擔道義,責任在身,公平正義在肩,道德和良心卻全在于心。由此可見,法律能不能顯示出公平正義來,關鍵在于法院領導和法官有沒有對人民負責的責任心,有沒有對國家形象,對國法律尊嚴負責的責任心,有沒有職業(yè)道德和良心。

一個法院,人民對他的評價如何,關鍵就在于領導的法制意識強不強,法官對法律有無敬畏之心。如果這兩方面有任何一方缺位,都可能造成冤假錯案。

其實,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中有不少人有對法律的誤解。那就是,究竟誰應該對法律產生敬畏?有不少人,認為只有犯罪分子需要敬畏法律,感受法律的震懾力。然而,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我們所有人都應當無私地敬畏法律,嚴格地遵守法律。否則,領導者就會目無法律,以自己官大權重為己任,以言代法,以權代法。有些冤假錯案,就是這樣的悲劇。

如此說來,我們不得不為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積極推行錯案問責制度大聲叫好。一個法官眼花辦案,三個領導被追責,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實行領導干部問責制度不僅值得稱贊,而且值得在全法院系統大力推廣。法院還將制定引咎辭職制度,管理不善出現問題,院長也要引咎辭職,更是責任追究制度的日臻完善。我們盼望著河南法院先行先試,為維護法律尊嚴和公平正義做出更大貢獻。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